我们选这十部戏对抗酷热无趣的八月——夏日国际电影节2016

香港的电影盛事总在春天,台湾的金马奖总在秋天,影迷怎么渡过炎酷的夏季?
图为德国叙尔特岛一个海滩。
风物

香港的电影盛事总在春天,台湾的金马奖总在秋天,中间隔着严酷的夏季。除了陷入凶猛的院线电影之中,电影节总是有新有旧,算是不错的选择。新旧交会的夏天,这十部电影足够让人痴迷,有残酷,也有温柔。

《A Man and a Woman》。
《A Man and a Woman 1966》。

A Man and A Woman (港译:《男欢女爱》)1966
导演:克卢特利劳殊(Claude Lelouch)

经暖暖爵士风音乐,延展出电影的经典意境,光是听到《男欢女爱》的主题音乐,很多人已经倍感亲切。电影迎来五十周年毫不褪色,导演尽全力用镜头及剪辑,提升了爱情电影的戏剧性。一对寂寞的心相遇,究竟故事有多少可能性?从细腻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描写入手,剧本将角色的相爱与顾忌全都呈现眼前,色调的不断转换又营造出起伏的情感滑行,独步五十年的情感胶着,不可不看。

《A Woman is a Woman》。
《A Woman is a Woman》。

A Woman is A Woman(港译:《女人就是女人》) 1961
导演:尚卢高达(Jean-Luc Godard)

主角当然不是高达创造的第一个任性的女人。除了美丽,他还给了女主角一些小聪明。当荷里活式的歌舞改头换面出现,高达的镜头似笑非笑,带着高深莫测的表情将一幕幕内容推演下去,观众一面观看,一面忘不了他曾经的各种实验,这种强烈的对比体验,恐怕是这部戏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感受。高达的实验还是有情在其中,俏皮地,黑色地,找准了属于他自己的口吻。高达式歌舞片不过是他的一种可能,皆因很早开始他就擅用碎片拼接一切,歌舞是一种标签,也是一种元素,终归为他所用。《女人就是女人》,高达就是高达。

《Cover Girl》。
《Cover Girl》。

Cover Girl (港译:《封面女郎》) 1945
导演:查里士维多(Charles Vidor)

眼看全世界快要告别硝烟,荷里活率先预演歌舞升平。在歌舞片的黄金时期,各种偶像登上舞台,成为民众的寄托。《封面女郎》中的符号丰满又有趣。舞者家庭出身的 Rita Hayworth 说跳就跳,面对成名在即的 Gene Kelly 毫不胆怯。 Gershwin 为影片创作的歌曲也脍炙人口,一曲《Long Ago (and Far Away)》经年流传。可说电影巩固了所有参与者的事业地位,也是当年荷里活展露自己产业能力的炫技之作。

《Desierto》。
《Desierto》。

Desierto (港译:《夺命疯捕》) 2015
导演:庄拿斯卡朗 (Jonás Cuarón)

身在无人相助的太空,或是被人追杀的荒漠,哪一种情形更让人绝望?《引力边缘》的编导父子再度联手,改换职能,献上风尘仆仆的惊悚动作电影。这部电影的戏剧节奏近乎无情,它让一心跨过边境的父亲面临滥杀的执法者,一路连环夺命,紧张到让人窒息。再来,或许由于编导本身的身份忧虑,《夺命疯捕》带着近乎可怕的预见性,似乎暗示了杜林普会给美国带来的极端景况,在性命攸关的边境,自然环境的恶劣可能和社会经济有可比之处,但那种身心的不安和恐惧仿佛分分钟就会成真的感受,才是最可怕的预言。

《Elle》。
《Elle》。

Elle (港译:《烈女本色》) 2016
导演:保罗韦浩云(Paul Verhoeven)

Paul Verhoeven 再度讨论情欲禁地。放大女性被性侵犯之后的阴暗心理,借助雨蓓傲人演技,将女性承受暴力之后可能产生的反应以惊人的爆发力展露无遗。女主角本人内心的“魔”也被引诱出来时,别出心裁的戏剧张力,处处可信的真实表演,一方面警醒大众暴力的多种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为传媒报导中单一的受害者形象提出质疑。电影以“Elle”为题,法文中的“她”,点明了性别对象,也说明暴力伤害可能非常普遍。大胆又悲观。

《Ingrid》。
《Ingrid》。

Ingrid Bergman in her Own Words (港译:《英格烈褒曼的私语》) 2015
导演:史提彼约曼

近年来,Ingrid Bergman再次为人关注。百年诞辰接近,民众终于可以冷静地看待她当年的事业与爱情起跌。褒曼传奇的一生,去掉光环和非议,由她的书信,日记为线索,彻底展示她演员魅力背后的真切感受。也因为事过境迁,社会多少变化得更理性。大家都可以观看敢爱敢恨的她怎么抉择,如何承担。时间或许是解药,或许是幻觉,最后让这位传奇人物似乎更贴近了一些。

《L'Amour Fou》。
《L'Amour Fou》。

L’Amour Fou (港译:《狂恋》) 1969
导演:积葵利维特(Jacques Rivette)

写实与戏剧性,真的彼此矛盾吗?利维特的影像实验,用近乎无添加的对白与场景调度,结合访谈侧写等多种纪实手段,将这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拍得有血有肉。电影,剧场体验,纪录片形式,戏中戏,他穿插文本的各种玩法,肆意又挥洒,演员在这里也用毫无年代感的演出为观众不断展示电影的可能性。形式和内容兼具的实验电影,对影迷是残忍又迷人的一个问号。

《Love & Friendship》。
《Love & Friendship》。

Love & Friendship (港译:《情人与知己》) 2016
导演:韦达史杜文(Whit Stillman)

九十年代从独立影圈成名,Stillman 总还是与整个电影世界若即若离。这仿佛也是他的观察方法。当年的《小贵族》,即以简洁平实的视角去拍摄一群无所事事,整天讨论虚无哲学和社会问题的年轻人。一旦问题涉及人际关系或爱情,他们的虚无立刻变得实际又可爱。成名作是纽约的冬日暖阳,新作则真的走入了旧时上流社会,调侃寡妇的情感拿捏。蜻蜓点水的社交拉锯,恰好是 Stillman 手到拿来的好戏。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他都抓准了人与人际会间的分秒,丝毫不怯地放大给你看。回头想想,善良又温柔。

《Pink Floyd the Wall》。
《Pink Floyd the Wall》。

Pink Floyd the Wall (港译:《迷墙》) 1982
导演:阿伦柏加(Alan Parker)

The Wall 是在主唱 Waters 主导下乐队中后期最重要的创作主题,几乎也是他们仍未结束的题目。Waters 设想之中的“墙”,本身可以收纳太多想法,这一部音乐电影,站在乐队1979年经典大碟肩上,用音乐为依归,靠大量想像及比喻,制造出抽象的视觉空间。《迷墙》充满了不可言明的象征符号,也充满了对政治和社会纷乱的映射。Waters 显然未因此满足,2015年他再度拍摄了一部《Roger Waters the Wall》,仍然执迷“墙”的意念。两相印证,或许世界的改变真不太多。

《The Commune》。
《The Commune》。

The Commune (港译:《坚离地公社》) 2016
导演:汤玛士温德堡 (Thomas Vinterberg)

温德堡擅长打造一个极境,凡事推向境况最夸张的情形,再来描述其中每个人的反应。《诬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将人的猜疑和敌意放到最大。《坚离地公社》几乎也一样,不过放大的是人的理想。主角对人际关系和社群互动存在一些太过善良的想法,温德堡便制造出了一个社群关系的极境,把人的隐私拿到一个事事共享的台面来讨论,而采用戏剧化的光影制作,设定在70年代的时间背景,让其残酷意味比《诬网》减轻不少,柔和的影像背后,主角的心酸和喜悦毋宁说是一场梦。

夏日国际电影节 2016 详情。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