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蔡英文的就职演说终于在5月20日上午正式公布。一位总统的就职演说,特别第一任期的总统,是与公众的第一次正式沟通,揭示未来任期的重要施政纲领。而在台湾,因为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总统的就职演说,也被视为对两岸关系的一次最重要的宣示和表态。
从1996年起,台湾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四位民选总统。他们的四篇就职演说里,提到了哪些关键字词?带着哪些弦外之音?端传媒台湾组针对1996年李登辉、2000年陈水扁、2008年马英九和今年蔡英文的四篇就职演说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两岸政治定位
两岸关系
如何称呼对岸政府?这是在台湾识别蓝绿立场的重要标志。简言之,蓝军称“大陆”,绿营直称“中国”。在台湾现行宪政体制下,称“中国大陆”更被接受些。因此国民党的李登辉和马英九,都数次以“大陆”称呼对岸官方,陈水扁1次。
但在蔡英文的演说里,首先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她没有对北京政府的直接称呼。谈到两岸关系时,她用得最多的是“两岸”,一次称“相关的各方”。她既不称“中国”,也不称“大陆”,而是用不确定的“相关各方”,“各方”势必包括两岸,但也保留了其他政治力量,潜台词说白了就是美国,参与的可能性。是就职演说中罕见且非常特别的用法。
另外,在1996年的政治情境下,国民党籍的总统李登辉大量使用“中国”、“中国人”这类用词,它不同于绿营称“中国”是把对岸当外国,李登辉讲词中的“中国”,仍然是基于统一意识的政治主张,例如两岸“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帮中国人”这一类的表述。“中华民族”则是基于同样意识的软性诉求,李、马都使用这个词。
另外,做为主要政治主张,马英九在2008年两次提到“九二共识”;陈水扁说了一次“一个中国”,但上下文是“未来的一个中国”。
第二部分,两岸关系的表述
总统的就职演说里,经常反映了就职前及选战期间的两岸关系。最明显的莫过于1996年总统选举投票前的台海飞弹危机,台湾经历了自1958年“八二三炮战”(炮击金门)以来最严峻的战争威胁。2000年投票前,北京政府少了武吓,但“文攻”不减,时任总理的朱镕基一席“谁搞台独就没有好下场”、“台湾同胞,你要警惕啊”的谈话带来的紧绷态势,都反映在李、扁的就职演说中。
陈水扁的就职演说提到了“冷战”、“威胁”、“武力”和3次“战争”,也2次诉求“和解”。李登辉也提到了“威胁”和“武力”。
“台湾”、“台湾人”和“台湾精神”之类的用词,在李登辉的演说中用得明显比其他三人少,而且一部分还是在“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这样的脉络下出现。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提到的次数差不多。 这似乎可以解释为过去20年来“台湾人认同”的逐步确立。至于中性的“华人”一词,陈、马各用3次,李登辉和蔡英文都不用。
就职演说中会提哪些政治领袖?系出国民党的李、马两人都提到了“国父”或“孙中山”。陈水扁另外点名了邓小平和江泽民两位中共领导人,马英九提到了胡锦涛,都是用以阐述两岸和平。
第三部分,价值观的阐述
四位总统当选人对“民主”一词使用的次数没有明显的差距,但陈水扁比其他三人更愿意提到“人权”。这主要来自于陈水扁承诺遵守两公约,希望藉人权体系参与国际社会,同时呼吁立法批准“国际人权法典”,并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
对于“自由”,陈水扁也谈得比其他人更多。这和“人权”一样,都反映了长期以民主价值挑战国民党的民进党,首度执政时的理念宣示。对于“公平”一词,陈水扁用的和蔡英文一样多,而马英九的演说中没有出现。
第四部分,关于政治制度和政策
从2000年以来,台湾政治三度经历政党轮替执政,陈水扁、马英九和蔡英文都在就职演说中引以为重要成就。除此之外,四位总统也都提到了“主权”,其中李登辉用得最多,用以阐述“主权在民”之类的理念。马英九用“宪政”或“宪法”的频率则远高于其他三人。
蔡英文使用“经济”这个词的频率远远高过其他三人,这直接反应了蔡英文执政团队所认定的台湾目前的困局,不管是内政的改革或者区域的参与,都直接联系到经济议题。“南向政策”只有蔡英文提出,再加上以往罕见的“东协”和“印度”,也都可以理解为经济议题的相关词汇。
第五部分,关于性别和族群
族群平等一直是台湾走进民主化以来的重要议题,李、陈和马三位都在演说中概括宣示了族群政策。马英九四次提到“移民”,其中一次是自述为“战后新移民”。
蔡英文没有概括性地用“族群”一词,但却在演讲中五次提到“原住民”或“原民”,伴随的发言脉络是:“我们不敢忘记,这个岛上先来后到的顺序”,从此衍生出的原住民生活照顾政策。以及更根本地向原住民致歉、推动自治、复育语言文化等。
另一个蔡英文大量使用,而李、陈、马三人完全没有提到的是“年轻人”,蔡英文整篇演说中九次提到“年轻人”,即使和其他的关键字相比,次数都非常惊人。其中包括“低薪的无奈”、“年轻人的困境”等。如果对照马英九政府失败的关键因素:年轻人发动的社会抗议。也就完全可以明白为什么蔡英文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去钩勒一幅年轻人在自己执政之下的前景。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是蔡英文身为中华民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但就职演说中完全没有提到“妇女”或者“女性”等词汇和议题。事实上李、陈、马三人也完全没有,所以“妇女”、“女性”这类词汇,20年来都挂着零分。
最后
最后,一位总统该怎么称呼自己?统计显示,在就职演说中,李登辉和马英九都依循台湾官场的习惯,以“登辉”和“英九”自称,李登辉13次,马英九7次。陈水扁也不脱这个习惯,但“阿扁”这样的自称,有浓重的草根乡土气味,完全切合他的出身背景,也显得与平民百姓格外亲近。
至于蔡英文,就直白地自称“我”。事实上不只在就职演说里,其他的公开发言中也几乎没有听过例如“英文认为”、“英文期许”这类用词。只能说,这类官场习气或许真的令她很不习惯。
另一件蔡英文没做的事,是在演说结尾时没有率领群众“呼口号”,2000年陈水扁喊的是“ 自由民主万岁、台湾人民万岁”;2008年马英九喊“ 台湾民主万岁、中华民国万岁”,各自反映了政治主张和支持者背景。但蔡英文没有跟随这个习惯,或许因为煽动群众进入激情状态,原本就不是她在行的事。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