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先后于香港及内地担任电影记者,现任职内地主流网站,负责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报导。截止发稿时,作者透露,因禁令,此前写好的十几页香港电影深度报导可能就此再无机会曝光。
这是我第四次报道香港金像奖,也是最“轻松”的一年。因为这也不能提那也不能提,编辑发来的指令都是:“宁肯少做,不要做多”。事先采访了十几个香港电影人和影评人,做好的关于香港电影的深度专题,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发出来。
一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十年》不会获奖。在颁奖前一天,尔冬升接受采访,他流露出一丝丝担忧,说不要政治绑架金像奖,说《十年》火了,今年很多政党自己会拍电影,但他不希望来年看到的都是政治电影。此前我采访了很多香港电影元老,他们都不觉得《十年》会得奖,他们认为金像奖始终是以专业决定,评的是香港电影圈中最厉害的作品。但也有评委会直接说,我最佳电影就是投票给了《十年》,因为香港现在这个氛围,这一票必须要。
其实今年典礼,尔冬升花了很多心思编排,我个人觉得节目编排比以往好很多。以前出现过的直播转播事故,今年几乎都没有了。所以大家一开始看得也比较轻松,郭富城得奖的时候香港媒体欢呼了一下,春夏得奖的时候内地媒体也欢呼了一下。
奥斯卡制度是通过电影协会几千人投票选出,反映电影业界对电影的态度,而不只是某些电影人或者专家评审的意见,往往更体现政治正确。
渐渐到了“最佳影片”,大家都屏住了一口气,都在等。
我听见尔冬升说“恐惧”那句话的时候,就明白了。拿出结果时,他没有先念出来,而是先翻过来给大家看。他那个动作的意味,我真是难以形容,就像是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很多人共同决定的、他个人无法左右的结果。
香港金像奖的制度不像戛纳是评审团推举,而是仿照奥斯卡,1996年就奠定下来。奥斯卡制度是通过电影协会几千人投票选出,反映电影业界对电影的态度,而不只是某些电影人或者专家评审的意见。
金像奖有两轮评审:第一轮评选是通过金像奖选民和百人专业评审团选出的,票份各占50%,投出入围的人;第二轮是由五十五人专业评审团和金像奖13个属会会员投得,选出获奖者。最终的获奖结果是密封箱密封好,最后送到台上,主持人打开的那一刻才知道。
一个政治立场不同的电影得了一个奖,就因此对这个电影穷追猛打,对整个典礼穷追猛打,这是非常非常荒唐的行为。
所以金像奖最终选出的结果,代表的是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的意见,代表大部分人的意见。
当尔冬升宣布《十年》获得了这个代表香港电影工业最高成就的奖项时,现场有人欢呼了起来,但观众席上也有很多地方鸦雀无声,好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大家都在沉默。
人人都知道,这个结果代表了金像奖在内地会被全面封杀。从这个角度,我理解尔冬升说“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一个政治立场不同的电影得了一个奖,就因此对这个电影穷追猛打,对整个典礼穷追猛打,这是非常非常荒唐的行为。我的一个内地同行,在报道完这一次金像奖离开香港时,留言说:“当踏上归途,才发现我们是客人,人家是主人。到底是谁封杀了谁。”
与其说是政治压抑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不如说是,2003的CEPA签订以后,政治就逐渐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发展。
《十年》的剧组到后台时,很多记者围上去。香港记者在欢呼。只有一个内地记者走上去希望采访他们。他用的是普通话,结果《十年》的一个导演说,不好意思,虽然我会讲普通话,但是在这个场合,我还是讲广东话。顿时,本来人数就少了很多的内地记者更尴尬了。
现场有几个外国媒体在,不过她们应该根本不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因为没有英文翻译。有一个女记者还拿着提名名单问我颁到哪了。
我认识的几位香港年轻导演还是很赞同《十年》得奖的,他们觉得香港社会的需求已经盖过了香港电影的需求。但前辈都挺不赞成。他们基本都不会主动提《十年》。有人在庆功宴采访,问徐克他觉得《十年》电影怎么样,他直接说我还没看,直接截断了话头。
香港的新电影人和老电影人立场是不同的,新电影人和内地往往没有利益瓜葛,而四五十以上的很多都要靠合约片赚钱,这是事实。比如寰亚的老板林建岳就在颁奖礼后说他觉得这结果不公平,不专业。而对老电影人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把控的——与其说是政治压抑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不如说是,2003的CEPA签订以后,政治就逐渐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为了从低谷中走出、抓住广大的内地新市场,许多导演费尽了心思适应内地审查制度。港片嬉笑怒骂、“疯魔癫狂”的特色,也随之渐渐消散。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里最讲市场,最讲观众的,现在连好不好看都不重要了,让我意识到社会氛围之严酷,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
21世纪初时,金像奖宣称要成为华人的奥斯卡。金像奖董事局并不想把它作为香港人自己玩自己的典礼,他的节目编排,宣传口径等,都不是这么设计的,但是最能体现一个奖项评奖气质与风格的,依旧是它的结果,但这个结果是掌握在那1000多个电影工业里的投票人身上的,而不是董事局身上。2011年的时候,陈嘉上就表示金像奖从来都是一个注重于香港电影的奖项,他说如果因为香港电影越来越不受重视,这个奖就越来越不受重视的话,我们就认命。
而到了《十年》,事情似乎连香港电影的范畴也要脱离了。在香港媒体区,很多记者都说希望《十年》能拿奖,也有一个人说,《十年》很一般啊,没什么好看的啊,然后另一个人就回答他,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啦。我当时特别感慨,因为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里最讲市场,最讲观众的,现在连好不好看都不重要了,让我意识到社会氛围之严酷,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电影在香港社会已经不能独善其身了。在政治的漩涡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尔冬升说,我们大风大浪都见过了,怎样都要走下去。
在微博上,内地网民看金像奖的现场,看《十年》获奖后有谁鼓掌鼓得特别激烈的,就骂他是港独;在脸书上又刚好相反,香港年轻人也看现场,但把表情凝重的那些人圈出来,说他们媚共。还有很多人说寰亚倒闭,因为林建岳说这个奖不公平。这些情景真是很无言。
我有个香港朋友,听见《十年》获奖特别高兴。我问他觉得这部电影怎样,他说他还没看过。就是这样,现在已经没人在意电影了,电影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香港电影今年有很好的苗头,有一些完成度很不错的作品,比如《王家欣》,蛮可爱的一个本土小品。但是在《十年》之下,他们都不再受重视了。郭富城和春夏得奖,一个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一个则是内地92年的女生拿到影后,这些原本都很值得一讲,但是现在都没有人在乎这些了。
在After Party,很多人都在等尔冬升。尔冬升走进来时,大家都起立鼓掌,拥抱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压力其实非常大。尔冬升说,我们大风大浪都见过了,怎样都要走下去。
我的看法不同,我認為正是因為「十年」得到最佳影片,才更顯得電影的重要,這個意義本身已經超越了;而作者以幾位特定人士表達還未看過此片即結論為“已經沒人在意電影,電影已經不重要了”,是否有些偏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