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有没有算过,自己的衣服一般会穿几次?十次?十五次?三十次?有没有买回来不久便发现不喜欢,然后搁在一旁干脆忘掉的?
告诉你英国一项调查的结果:有机构访问当地1500名女士,发现她们平均只会把买回来的时装穿七次。
试想像一件衣服(假设是棉制的),从撒种到花开,从采棉纺线到织成一幅幅布匹,再染色车花栽成设计师想要的模样,然后缝纫锁边打钮门,最后烫得贴贴服服包装好……
一件经过繁繁复复的工序,花了许许多多能源和心力制作的衣服,穿七次就完蛋,会不会,有点傻?
负责调查的英国二手慈善店Barnardo’s,想借这次访问提醒人们捐赠不需要的衣服,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这建议听起来顶好。可是,假如我们把衣服捐出,回头看到衣橱添了空间,却竟然冒出“我该买些什么呢?”这念头,那样,地球先生就糟糕了。因为制衣过程将产生更多垃圾,而更多衣服又沦为更多垃圾,我们美丽的星球快要变成垃圾岗了。
然而,有人会忍不住说:时装不单是美感的追求,也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没有时装的世界会很无聊。究竟有没有“可持续”时装?既让人感到满足,又不伤害孩子们以后的世界、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世界?
五年前,美国户外服装品牌Patagonia呼吁大家“Don’t Buy This Jacket”(不要买这件外套),而那件外套,正正是品牌产品。这个勇敢的呼吁,是要提醒大家别买不需要的东西,若果买了就要好好珍惜。它还邀请顾客在网上分享自己跟衣服的故事,譬如--
“今年是我和Ol’ Blue(那件外套的䁥称)的第六个年头……我们到过很多地方,包括洛矶山脉……那儿的人都熟悉它,为它换过拉链和补了几个破处──都是那把麻烦冰斧害的事。”
“某次下田后,外套被新枝刺穿了,我贴上一块银色胶布……后来破洞愈来愈多,我把不同颜色的胶布混着用,红的、黄的、绿的,并上蓝色外套很好看。我觉得它就像荷兰艺术家Piet Mondrian的画作……”
原来我们跟衣物的关系也可以长长久久,让它们盛载着满满的生活体验;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耐用的衣服变装添新意。
三月十五日是“全球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争取消费者公义”。所谓公义,除了是保护消费者权利外,还包括怎样花钱才对得起地球和未来的人类,就从爱惜衣物开始?
(最后,如果小朋友担心Patagonia会不会因为没人来买衣服而关门大吉……不用怕啦,据说它的生意愈做愈好。大概是因为,喜欢耐用衣物的人都找上它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