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生就如吸了毒,做出不理性行为。”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新任主席李国章,1月28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以英语这样开场。李国章指口中的“不理性行为”是指,1月26日,他首次主持校委会例会时,一批学生围堵开会大楼,阻止他及其他校委会成员离开。
正当李国章于中环一商业大厦单位召开记者会,有份参与当日围堵的香港大学三年级学生陈然,正密切留意着手机中的通讯群组,他的同学正在讨论有关李国章记者会的消息。他接受端传媒访问时愤然地说:“他竟然说我们吸毒,用这样的说话形容我们,还要在西装上扣上『I Love HKU(我爱香港大学)』的胸针,真的很呕心。”
一个被反对的主席,一群反对的学生
2015年12月31日,政府刊宪宣布,担任港大校监的特首梁振英,委任李国章成为校委会主席。此前的11月29日,港大毕业生议会发起投票,4400多名有投票的校友中,97%反对李国章出任主席一职。但梁振英没有理会反对声,继续委任李国章。其后,港大学生成立罢课委员会,于2016年1月20日发动罢课表达不满。
陈然并非罢委会委员,但一直积极参与有关讨论,是约200名主要参与者之一。1月28日傍晚,校委会开会当日,他6时许到达位于港岛薄扶林沙宣道的会场外,收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同学已经成功突破示威区。“以往同学未必敢推铁马,当时知道成功扩大示威区,就觉得我们争取的,其实真的能够做到,于是觉得当晚的行动,还是会有希望的。”陈然说。学生成功冲破第一道防线,鼓舞了陈然及所有在场同学。
当晚,香港大学校委会通过成立专责小组,检讨香港大学条例,但由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相关报告会在两个月内完成,专责小组会等报告出台后才会组成。
大家都不知道这次如果等下去,会否同样是一场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那是不信任的后果。
8时多,陈然在会场外听见校委会不会立即成立专责小组讨论改革大学管治的消息,他脑海瞬间闪过“果然就是想要拖延”的念头。拖延,对于围堵会议现场的学生来说,是如此的熟悉。陈然回忆说:“那时说等首席副校长上任,才考虑陈文敏担任副校长的任命,结果等了数个月,最后还是否决。大家都不知道这次如果等下去,会否同样是一场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那是不信任的后果。”
去年6月30日,校委会开会讨论前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出任副校一事,在12票铁票护航下,任命被校委会以“等首副”为由悬置。事件跌宕数月,学生试过冲进校委会,毕业生议会亦召开百年来首次紧急会议向校委会施压,但陈的副校任命最终被否决。
等待等如拖延,防线信任瓦解
学生在陈文敏的副校事件中,尝到所谓等待只是“被拖延”的滋味,于是急切地要以行动获得正式答案。陈然透露,当时他们在通讯群组中分了两队人马,第一队守在会议现场大楼正门外,第二队冲入大楼停车场,并守着进入停车场的各个出入口,阻止校委成员离开。学生们不想再等待,他们要求即时对话。
陈然属于第二队,担起守在停车场的岗位,回忆起那晚的守候,他还能感受到入夜后那份刺骨的寒冷。“身边的同学用手机查看了天气,知道很快会下雨了,我这才突然觉得身体很冷,之前各个同学一起情绪高涨,一直没有为意。”
守了一个多小时,传来李国章和校长马斐森从大楼正门离开的消息,陈然和其他同学,峰拥由停车场跑到正门外。“不能让李国章离开”的念头,当时占据了他的脑海,行动会否造成危险,他坦言压根儿没有时间细想。而更重要的是,这时他远远看到李国章折返大楼,燃起他的斗志:“当时以为他返回大堂会与我们对话,觉得很有希望。”学生们由突破防线到迫令李国章折返,一直存在与校委对话的信心。
然而几分钟后,学生们失望了,因为李国章进入大楼后,保安随即锁上大门,学生仍然被关在大楼外。
港大校委会成员纪文凤10时多试图离开,被学生围堵,陈然再次冲到前线,要求纪解释为何校委会未有即时成立专责小组,但经过一个多小时对峙和推撞,纪文凤最终由救护车送走。
深夜12时过后,大批警察进入校园,当时陈然和同学已在停车场坐下休息,没有任何行动。看到警察想进入停车场,学生推出大型回收箱和垃圾箱等试图阻止,对峙期间,一名警察拿出疑似胡椒喷雾的武器,作势想射向学生。突然,有人大叫李国章从别的通道溜走,这时与学生对峙的警察撤退,陈然这才惊觉,但一切已是徒然:“很失落、很气馁,李国章走了,突然觉得没有甚么可以再坚持下去。”
凌晨一时多,港大校长马斐森独自在大门前与学生见面,并声言“感到生命受到威胁”,对学生的行为失望。27日,马斐森向校内师生发信,表示会将录影交给警方。李国章在28日的记者会则说,他愿意与学生见面,但学生不能以“暴动”去胁迫他。
自我感觉良好?或是加强对立?
李国章在自己举行的记者会上,除了发表“示威学生吸毒论”外,还笑咪咪一脸自信地形容,自己第一次主持的校委会议很成功:“有校委还称赞我,你们可以问问马斐森,只是之后有人以假消息误导学生。”李国章其后又直指,学生代表冯敬恩作为校委之一不尊重保密精神,“是一个骗子”。
他又提到:“不要谴责我们的学生,我们要谴责学生背后的人。他们给年轻的学生们错误的资讯,误导他们……是谁这些毒品提供给学生?这些人是否要被社会接受?”而所谓“背后的人”,李国章称其中包括公民党,证据包括罢课委员梁丽帼曾担任公民党梁家杰的实习生。
梁丽帼其后回应,指李国章的言论是不实指控,召开记者会只是为了模糊焦点,又形容双方建立的沟通基础已经破坏。她提及自己当梁家杰的实习生,已是4年前的事。
而1月7日在选举中胜出、加入港大校委会的港大法律学系首席讲师张达明,也批评主席李国章的言论:“他作为校委会主席,说这样一番言论,既非基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又充满挑衅、煽风点火,我觉得并不恰当。这样的解释无补于事,只是加强对立。”
张达明被外界视为开明派,冲击当晚就曾亲身到大楼外,与学生解释校委会决定,又表示会向校委会转达学生的诉求。第一次参加校委会会议,就面对这样的冲击场面,张达明表明:“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对立。”
承诺对外交代决定,后临时变卦
张达明透露,当晚校委会得出共识后,李国章曾表示毋须向公众交代决定,但张达明本人主张事件已引起很大关注,必须交代,最终李国章承诺作为校委会的发言人,当晚就向学生和公众交代相关决定,但其后临时变卦。
对此,张达明表示:“现在李国章在隔日召开记者会交代,也总比完全没有交代好,但为何这番话不在当晚说出来呢?我也不想看到冲击行为,这无助解决问题、推动改革。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将责任全都推到学生身上,校委会也要反思,怎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将决定和理由,向学生和公众解释。”
他作为校委会主席,说这样一番言论,既非基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又充满挑衅、煽风点火,我觉得并不恰当。这样的解释无补于事,只是加强对立。
港大校长马斐森当晚凌晨一时多在会场外与学生对话,他自陈文敏副校事件后,一直被外界认为较支持学生,但这次他却说对学生感到失望,40个小时后,他更陪同李国章召开记者会,指校方与学生可以就不同议题辩论,但前提是“和平、理性、安全”,又形容当晚的学生示威是“暴民统治”。
陈然却并不在意:“有温和派站在自己那边当然最好不过,但一场运动,如何运用关键少数,比争取温和大多数来得重要。或许有人说行动并不理性,但每一场运动都由燃点一点不理性开始。”
他说他们一班学生已习惯被指控“滋事、废青”这些负面标签,现在,“再加一个吸毒也无所谓”。
最后,陈然对记者说:“当晚大楼停车场有一个保安员一边阻拦我,一边跟我说,他明白学生只是为了社会的未来。其实很多人只是为了生计不敢表态,最后才会好像只剩下反对学生的声音。”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陈然为化名;实习生林颖娴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