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梁振英于1月13日推出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施政聚焦在建设“一带一路”和配合中国内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上。当然,在有关香港发展及计划,梁振英亦有落墨,例如进一步推广创新科技,兴建农业园、扩大WiFi覆盖率、15年免费教育等。
然而,施政报告发展后次日早上,梁振英出席“电台联播答问大会”,接受香港市民质询,致电到电台的市民大多严词批评梁振英的政策不切实际。
市民陈先生月入5万元,但他指香港特区政府控制楼市的“辣招”,包括将700万元以下住宅最高按揭成数由7成降至6成;收紧针对9成按揭的保险计划,令400万元以下住宅物业最多只可以借8成首期等,令他需要付100万元首期才能置业,买楼上车遥遥无期。尽管是次施政报告在房屋土地政策方面暗示不会“减辣”,但这位市民对梁振英的要求则是,“我绝对反对你连任,千万不要连任!”
历年最低分的施政报告
梁振英大概心里有数,这份施政报告和他过往的三份一样,无法令市民满意。“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就这次报告进行民意调查,1月13月公布得分只有41.1分,比去年的49.5分还要再低两成,而且是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获得最低评价的一份施政报告。
立法会议员冯检基对端传媒记者说,普罗市民关心的民生议题,例如“标准工时”、“强积金对冲”、“全民退休保障”,梁振英几乎完全没有进展。“市民怎能给他高分?”他生气地说。对于今年的施政报告,落墨最多的是面向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冯检基直言,“这份施政报告根本不是说给香港人听,而是说给北京听的。”
连亲建制政党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也评价说:“梁振英没有谈核心社会问题,却将原本应该是由区议会、政策局、各部门去做的工作都拿出来谈,我觉得这份报告太琐碎了。”
她认为,这份施政报告回避了所有应该谈的问题,“社会问题回避、政治问题回避,所有问题都回避。”所以她认为,梁振英获得的41.1分是“值得参考的数字”。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得分低,反映民心所向,为什么市民对梁振英如此苛刻?因为梁振英在竞选政纲中答应过的许多事情,今年的施政报告都没有再提及。
例如他曾经答应处理“取消强积金对冲遣散费”,昨天就被质问为何不在施政报告中谈及,他的答案是:“希望各界各阶层互让互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稳定、不和谐情况。”
他也承诺过“立法规管标准工时”,现在已经变成“雇佣合约列明工时”。他说5年内兴建7.5万间公营房屋,可是去年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说这目标已经不可能做到,未来5年公屋落成量只有7.18万伙。
他说改善退休保障,处理老年贫穷问题,可是退休保障方案仍在“收集社会意见”、“凝聚社会共识”。
一切一切,都显示香港市民对梁振英的施政再没任何期望。叶刘淑仪这样替梁振英圆说:“我真的很同情梁振英。其实选举中,大部分候选人都会答应选民很多东西;但当选后不可能全部能完成。”
消失的议题
除了这些市民搜索记忆就能找到的梁振英未兑现承诺,端传媒分析自2013年到2016年,梁振英自己提出的四份施政报告,也发现了不少“消失的议题”。
这些议题都曾在施政报告出现过起码一次,当年他也把议题闹得热烘烘,但今日已经无影无踪,消失如烟。究竟这些议题还是低调发展中,还是已经不了了之?
最明显的例子是政制发展,香港现时仍然没有建立普选制度,政制问题是每个特首任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5年施政报告,梁振英用了比较大篇幅讲述政制发展,提及“政制”13次之多:“未来一年,也是香港政制发展的关键一年... 我们要说服和争取立法会三分之二的大多数议员通过按《基本法》和相关规定提出的方案。”当时他这么说。同年4月22日,特区政府发表了《行政长官普选办法公众咨询报告及方案》,政府宣传方案时使用“2017,一定要得!”为宣传标语,对通过方案志在必得。
然而,泛民主派和学生团体“学联”和“学民思潮”都指出,这方案是“假普选”方案。结果,方案在2015年6月18日在立法会表决,大批建制派议员离奇缺席投票,方案被大比数否决。
半年后,今年施政报告完全没有再提及任何“政制”字眼,亦没有提及任何选举办法的改革建议及时间表。翻查历年施政报告纪录,今年是史上第二次有特首在施政报告完全忽略“政制”,而上一份“政制”缺席的施政报告,就是首任特首董建华2003年的施政报告。
海滨管理
政制之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也承诺处理不少民生议题。其中之一是成立海滨管理局。为处理维多利亚港两岸海滨用地发展,立法会早于2011年通过动议,要求政府成立法定机构,统筹全港各区海滨的规划管理。
2013年施政报告中,梁振英宣布启动成立“海滨管理局”,“要建立更富吸引力和朝气蓬勃的海滨,政府欢迎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建议,成立专责和法定的海滨管理局... 发展局会... 就有关建议进行公众咨询。如获支持,政府会开展立法工作。”政府当时拟参考西九管理局的营运模式,由政府拨款三至五亿元推动中环海滨用地发展,把维港发展成为包括餐饮及休憩的世界级海滨。政府分别于同年10月和14年9月,展开3个月公众咨询。
但海滨管理局的成立工作,之后再没有在施政报告中提及。据《星岛日报》报导,海滨管理局的成立工作长期未完成,因为成立管理局的财务报告2015年12月才完成,然后才能提交特首考虑。《星岛日报》报导,有海滨事务委员会委员认为,成立海滨管理局的建议未必能通过本届立法会审议,因此2017年前也不可能成立海滨管理局,于是长达73公里的海滨的发展计划仍然搁置。
过海隧道
交通挤塞问题一直困扰全港市民,贯穿香港岛及九龙区的红磡海底隧道塞车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梁振英参选时曾称“民生无小事”,会研究改善连接香港岛和九龙三条海底隧道的交通分流。2013年施政报告中,梁振英提出透过增加红磡海底隧道收费、下调东区海底隧道收费,达致分流效果,并会展开咨询:“政府... 已准备了纾缓过海隧道挤塞的可行方案,大方向是透过红隧加费和政府补贴东隧减费,促进分流,纾缓挤塞”。
但2014年2月,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宣布暂缓计划,原因是公众不赞成红隧加价。事实上,政府顾问提出的方案,包括货车通过红隧要加费九成,都引起货车司机强烈反弹,而的士小巴等亦对加费不满。
梁振英其后再没有在施政报告提出任何隧道加价计划。目前,三条过海隧道中只有红隧由特区政府管理,2016年8月6日,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于东区海底隧道的30年专营权将届满,到时东隧将由政府收回管理,或可以更弹性处理价格问题。但由于东隧位置相对红隧而言偏远,加上西隧多次加价,或许香港过海挤塞情况将维持至2023年,即西隧专营权结束后。
根据今年1月立法会文件,2015年红隧在早上繁忙时间平均车速最低只有8公里。
老人护养
香港老龄化问题亦谈论了多年,特别是安老宿位,尤其是护养院的宿位,长期不足,大批老人长期等候院舍,缺乏照顾。
香港护养院是为健康欠佳、未能自行照顾起居的长者,须被政府“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评为“严重缺损”才有轮候资格。根据政府数字,在2012年12月,长者需轮候37个月才能入住护养院。
2013年,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称,“政府会多管齐下增加资助安老宿位”,更打算将黄竹坑医院转型,提供更多宿位,“我们会研究把现时主要提供延续护理、复康和疗养服务的黄竹坑医院,转型为疗养及护养元素兼备的院舍,并提供更多宿位。”
但翻查新闻纪录,最后一次提及黄竹坑医院转型是在2013年4月30日,由社会福利署署长聂德权提及,之后就再无下文。2015年11月30日,长者护养院宿位轮候时间依然长达27个月。
无法另觅土地兴建护养院的梁振英,只能一直在之后的施政报告重复“透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护养宿位。立法会社会福利界医院张国柱表示,希望将来兴建的新院舍,可以安排两成至三成护养宿位,“护养的长者不久将离开人世,当然需要更好的照顾。”
冯小姐说因为医院长期人手不足,令她家中长辈看专科医生要轮候数年。冯小姐生气地问,“究竟有什么政策能帮助香港人?”
梁振英在施政报告问答会听著市民一个又一个反应回响,低头不语。
附录:一眼看穿历年施政报告说什么?
政府的施政报告年年长篇大论,你能否从中找出重点?我们分析梁振英上任后四份施政报告,选出梁振英说得最多的词汇,你能发现他每年例必不断重复的字眼吗?
(实习记者许创彦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