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北京街头,有时会看到一些很熟悉的地名。却因为周围环境大变,怎么也和头脑中的那些历史地点联系不起来。假如你走出北京大学的西门,可以看到几间卖烧烤的小铺,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从小巷中窜出来。你若是细心,还可以看到几个街牌上写着“畅春园”。“畅春园”,对,就是那个“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它在“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落成,康熙帝曾驻跸于此,后来逐渐变为祭祀场所,今日,除了被圈起的小山门,它已然“尸骨无存”。
走过了 5 个城市,“三山五园文化巡展”来到香港,试图用原尺寸复制的地图,版画,建筑烫画,和 3D 数码技术等方式还原这个皇家园林,呈现它还未被破坏时的模样。三山五园里最著名的或许是“圆明园”。自雍正皇帝起,圆明园成为皇帝日常起居办公的场所,只有在开展盛大活动时,皇帝才会回到紫禁城。关于圆明园,有很多美丽的记载,然而如今,除了“畅春园”,圆明园是被破坏最严重的,唯有几个西洋石制建筑得以存世。
本次的展览就着重于还原十八世纪极盛时期的圆明园。展览开始的地方,摆有一张三山五园的地图,细细标注了各个地点,尽显当时的规模。旁边还放有几张颐和园的建筑图片,同属于北京的皇家园林,看着颐和园的飞簷或许可以感受到圆明园里的建筑氛围。
展览中还有两册原版的《大英国王派遣至中国皇帝之大使的真实报告( 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这两本 1797 年的报告,记录的是第一次英国大使到中国与皇帝相见的情况。有趣的是,在报告中皇帝接见英国大使时,英国大使是单膝跪地的。而据历史学家汪荣祖教授说,任何使臣若要见到皇帝一定要行“三跪九叩”之礼。第二次英国大使到中国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愿意行此礼,所以未见到皇帝。这里已经显示着双方在沟通上的冲突,预示了那之后双方在交易上谈判的不成功。虽然还未能证明当年火烧圆明园与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两本在圆明园极盛时期的报告,或许已经埋下了日后被烧毁的根。
圆明园不仅是政治上的外交之地,也是文化互通的场所。展厅中播放的音乐,正是意大利传教士德理格( Theodoricus Pedrini 1671-1746 )在清宫创作的奏鸣曲。策展方之一的顽石创意公司邀请西班牙的声音艺术家拉托雷( Santiago Latorre )重新演绎这首《内普里迪为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奏鸣曲,作品第三号》,才得以将录好的乐曲拿到展厅来播放。
整个展览用不同的媒体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珍宝和在其中发生的故事。这些侧面像是部极简风格的电影,讲了圆明园这个“故事”的几个点,还要请你用自己的感受去穿成线。
以圆明园为首的三山五园本是北京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却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部分印记。是次巡展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资料,将历史中的这个皇家园林重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抚摸已逝的墙壁和栏杆,至少还有这些让我们想像。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香港站)- 18世纪古典与时尚艺术之美
日期:即日起至2015年12月16日
地点:两依藏博物馆 上环荷里活道 181-199 号
网址:timable.com/zh-hk/event/1010975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