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模拟TSA家长考试开始

这天之后,我终于一睹TSA怪兽的真面目… 编者按: 为什么香港小学生们听到TSA这三个字都叫苦连天...
家长参与模 拟TSA考试。
风物

编者按:

为什么香港小学生们听到TSA这三个字都叫苦连天?这问题,我们问过很多家长,可是都找不到答案。于是,孩子有孩子叫苦,家长有家长漠视,书桌上那重甸甸的TSA补充练习,长久以来都没消失过。

TSA,究竟考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都闻之色变呢?

香港教育界近年愈来愈多声音建议废除TSA考试,教协甚至把它打为“怪兽”,指他扰乱整个小学教学生态。教育局却一直指TSA是低风险评估,成绩不会与个别学生挂钩,因此绝不应带来操练。两者的说法,相隔了整条维多利亚港。而在校门外的家长,更是一头雾水,只能顺水行舟,按着家课册,陪着孩子操练。

在今年六月底,正值小三学生考完TSA后数天,《端传媒》邀请了约20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家长,到大埔一家小学同考一次TSA,尝试让家长们设身处地尝尝TSA的“滋味”。

我们也特意为你预备了一份TSA精选试题,如果你想知道孩子们正在操练什么,赶紧试一试。

然后,你必定有兴趣知道,这TSA评估在争议声中仍能留下来的原因。一位曾多次参与TSA内部讨论的教育学者,特地为我们撰文陈述他为什么举手赞成保留TSA的前因后果,让我们从另一个比较鲜有的角度,反思这个把香港逾30万名小学生带入“操练场”的评估制度。

家长参与《端传媒》的模拟TSA考试,设身处地尝一尝孩子的感受,整个过程由小朋友“监考”。摄:Xaume Olleros/端传媒
家长参与《端传媒》的模拟TSA考试,设身处地尝一尝孩子的感受,整个过程由小朋友“监考”。

这是六月底的一个早上,阳光灿烂,约20位家长暂时放下孩子,只身踏进了大埔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的校门。她们的手袋里,今天都多了一枝铅笔和一块擦胶,为的是将要应考的模拟TSA考试。

课室每张木桌的左上角,早平躺着2014年全港小三学生的TSA数学考卷,原本的应考时间是40分钟,因为应考的是成年人,我们把时间减半,即家长们有20分钟时间作答。

这天家长们除了数学卷外,还须应考中文视听资讯卷和中文阅读卷。从家长的脸上,你会轻易看到那种久未应试的忐忑感,虽然,大部分来应试的家长,都拥有大专或以上学历。

超龄考生的试后检讨

“中文阅读理解较难,文章字数太多,在如此短时间内看那么多字,还要理解文章内容,我觉得对小三学生来说有困难。”其中一名考生黎太,在试后的讨论小组内,跟大群考生分享她的考后感。

“数学较难,题目多,不太有信心时要复算,浪费很多时间,结果我做不完这份卷。”另一名考生张薇说。试卷没做完的,其实不只张薇一人。根据我们的统计,当天有八位考生没答完试卷,空了五题或以上没答的,也有四人,其中有考生更漏空了21题呢。

家长在参与模拟试后,互相讨论应试的感受。摄:Xaume Olleros/端传媒
家长在参与模拟试后,互相讨论应试的感受。

另一份教这班超龄考生头痛的是TSA视讯卷。考试模式有点像昔日的电视游戏节目,先看一段影片,然后要回答问题。考专注力、观察力,也考记忆力。

考生陈曼仪说:“影片好快,内容也跟日常生活无关(那片段讲的是化学有关的话题)没可能看一次就能理解内容兼牢记资料,边听边看,很难兼顾。”

如果TSA真如最初设定般,考的是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次模拟考试无疑就是告诉这群超龄考生:你的水平未达标。难怪有考生试后搂着儿子说:“我以后都不会骂你了,原来,现在的考试远比我想像中艰深。”

没操练做不了的TSA

2004年,教育局推出“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简称TSA),对象是小三、小六和中三学生,考核范围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数学三个基础科目。

考试的设定,原本只为考核学生的基本能力。教育局一直强调,TSA是低风险的评估,原意是让学校透过评估成绩的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在各主要学习阶段是否达到“基本能力的水平”,而评估报告不会跟个别学生的成绩挂钩,当局也不会公布个别学校的表现。

也即是说,学生只要留心上课,应该就有能力应试。

学校给了小朋友一个概念,TSA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尽力去做。虽然我常告诉他,这考试跟你无关,不及格也没问题,但小朋友仍很紧张,辛苦了一年,足足一年。

家长考生猫姐

只是,十年过去,TSA评估内容似乎已愈来愈抛离基本能力。在孩子眼中如是,在老师眼中更甚。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在2015年3月至4月期间进行调查,访问了139位小学课程发展主任,以及1,916位小学中、英、数的科任老师,结果显然,TSA早已超越了学生的基本能力,而且为同学及老师带来甚大压力。

图:端传媒设计部

急升了的“基本能力”

“教育局写出来的基本能力重点一直没多大分别,但TSA考核的内容不同了,为什么呢?”香港教育学院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助理教授冯振业说,原来,教育局有一份名为“基本能力试用稿”的文件,是按照课程列出基本能力评估的重点,而TSA考卷内容也该是根据这些评估重点去拟定的。

《端传媒》曾就这“基本能力”的定义查询教育局,教育局发言人回覆指,在“基本能力试用稿”中已列出学生在各主要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而中、英、数三科“基本能力试用稿”的重点及内容,配合TSA自2004年推出以来,一直没有增删。也就是说,当局订定的“基本能力”准则没变,然而,按其设计的TSA,题目却变得愈见抽离和艰深。

十年过去,香港孩子的基本能力,真的飙升了吗?摄:Xaume Olleros/端传媒
十年过去,香港孩子的基本能力,真的飙升了吗?

事实上,现时的TSA中文阅读评估卷,要求小三学生在40分钟内看两至三篇文章后回答问题,每篇平均长达500字;英文科的应考时间则只有25分钟,但学生需要在四个部分看图或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最后还得完成一篇作文;连视听资讯也要求学生牢记三段分别长达三至四分钟的影片内容……

女儿思行念小三时,为应付TSA考试,一星期要读17篇TSA中文文章!一份中文阅读评估卷有四个版本,四个版本都要做,文章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题目有些不同……她都做到晓得背诵了。数学科更设有生字簿,要写菱形、三角形等生字,以免学生考数学卷时因写错字而被扣分!

代课老师李花香

若将考试要求量化,作十年前后的比较,香港孩子的能力,应急升如香港楼价。

由家长及教育界人士组成的TSA关注组,便曾就小学三年级的中文及英文科TSA阅读卷进行分析,了解十年来试题的差别。其中,他们以小三TSA中文阅读评估卷一作标准,量度卷内首两篇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结果发现,自2004年开始,文章几乎都在一直加长,直至2011年才开始逐步回落,但与十年前的水平仍差距甚远。

图:端传媒设计部

出题深度跳级

阅读量是一回事,题目的深度也是一回事,受访的老师都说,TSA题目一直在暗中“跳级”。曾任教小学中文科、现职某小学数学科科主任苏家仪老师,就有这样的观察。

“中文小三TSA近年的热门题型之一,就是贺卡,但以前学校都是在较高年级才教写贺卡的。又如数学科的菱形,课程是四年级才教其特性,例如四边一样长、无直角等,但现在的TSA试题不时考学生辨别菱形。”

而这种TSA题型,已悄悄扩散至平日的教学。

大埔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陈喜泉校长说:“学校想早一点让学生适应TSA考试,所以,一年级校内考试卷的题型,都尽量朝着TSA题型出题……例如英文科TSA考卷,从头到尾也是一个情景,那老师在设计校内试卷时,也以同一主题贯穿全卷。”

因为TSA考题比较困难,或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老师对于学生能否单靠已学懂的基本知识去答题,感觉全无把握,那如何是好呢?惟有反覆操练。即是说,不是做一次,不是做至你明白,而是做到你熟练。

香港教育学院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助理教授冯振业

“昔日缩班杀校潮时,教育界觉得TSA是教育局决定学校存亡的其中一个指标。事实上,TSA也是量度学校成功与否的一把尺。将来当学生人数又不足时,会否用这数据作为缩班杀校的理由呢?老师们眼见其他学校都在操练TSA,也会感到压力,如果我们不操练,恐怕我们的学生会蚀底。”大埔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陈喜泉校长补充。

参加完《端传媒》TSA模拟测试的家长们,也纷纷说经过亲身体验后,认为TSA考的并不“基本”。那么,究竟TSA在测试学生什么能力?速写能力?超强记忆力?还是纯粹应试技巧和能力?

“TSA考学生什么基本能力?我们做老师的也不太清楚,只(训练学生)望见题型便懂如何答,那便成绩好,那就能保护自己学校、自己学生与同事!”苏老师说的“保护”,是为了保住学校收生率,以便向教育局、校董会交代,解除缩班杀校的危机。

但,谁来向学生们交代?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