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殿堂级前衞摇滚乐团 Pink Floyd 的忠实乐迷,上星期得悉 David Gilmour 在《Classic Rock Magazine》的访问中宣布/确实“Pink Floyd 已正式解散”,其他媒体从而随即大肆报导,还煞有介事地以“R.I.P. Pink Floyd”来作新闻标题。即使看到这队伟大的摇滚乐队终告画上句号,但诚然我并没有什么惋惜的感觉。
要不是去年他们发表了《The Endless River》这张睽违足足20年的“全新专辑”,Pink Floyd 在我心目中早已是个名存实亡的名字。尤其是随着键琴手 Richard Wright 在2008年因癌病逝世,已无法想像 David Gilmour 与 Nick Mason 可以如何把 Pink Floyd 延续下去,更莫论还天真地以为前创作主脑 Roger Waters 这位气焰嚣张的艺术家会有归队的可能性——当年 Waters 领军下的 Pink Floyd 在1983年发表过《The Final Cut》专辑,继而他在1985年宣布离队,已是义无反顾地一心让 Pink Floyd 走向终结。
去年发表最终章
当然,2005年 Waters 得以破冰与 Gilmour、Wright、Mason 历史性复合,让完完整整经典4人阵容的 Pink Floyd 为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筹款音乐活动《Live 8》演出,也是只此一次的慈善公演,并不代表他们会合作下去。纵使经过当年7月2日那天的演出,大家都对4人 Pink Floyd 可以重回轨道乃抱以相当的幻想。但留下的,就只有这4位乐手得以再次同台演出的美丽画面而已。
《The Endless River》这张 Pink Floyd 的新作之出现,也是乐迷所意料不到的事,毕竟专辑面世的4个月之前,我们才知道 Pink Floyd 会有新专辑面世的消息。实情《The Endless River》是源自 Gilmour、Wright、Mason 在录制 Pink Floyd 的1994年前作专辑《The Division Bell》时所未经发表的大批沧海遗珠器乐曲目录音,经过严格筛选后,Gilmour 与 Mason 在之前两年间联同一众乐手及制作人于 Gilmour 的船屋录音室 Astoria 合力将之完成,制作出这张 Pink Floyd 的电影感器乐摇滚及氛围乐章专辑,所以也不尽然是真正的“新作”来。反之却看到 Gilmour 与 Mason 以此专辑来作为 Pink Floyd 的最终章,来个圆满的结局。
“没有Richard Wright之下重组会是错事”
David Gilmour 在《Classic Rock Magazine》的访问中表示“Pink Floyd 再走在一起只会是骗局”,更强调“没有Richard Wright 之下重组会是错事”——讽刺的是,在灌录1979年双专辑钜著《The Wall》期间,Richard Wright已因为与 Roger Waters 的冲突而黯然离队,之后在80、81年举行《The Wall》巡演上他只是以“受薪乐师”角色参与,跟着到了83年专辑《The Final Cut》时的 Pink Floyd,便已经“没有 Richard Wright”。要说是错的话,那就先错在当年 Waters 促成 Pink Floyd 由他独裁操控的局面。
也别忘记,后来在 Gilmour 领导下让 Pink Floyd 复合,1987年发表的回归专辑《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起初 Wright 由于法律的问题而未能开宗明义归队,到了中途他才加入录音,但很多歌曲之前已写好了键琴部分,所以他参与得并不多。Wright 在 Pink Floyd 里的角色乃早已受到动摇。
从平分秋色到个人主义
我们再由 Pink Floyd 合作关系上所发生的变化说起。
1966、67年间从伦敦地下音乐圈崛起的 Pink Floyd 本是以歌曲创作主脑 Syd Barrett 为首的迷幻摇滚乐队,然后 Gilmour 加入、Syd 离队,所带来的蜕变那不仅是在音乐风格由迷幻摇滚而进一步演进成前衞摇滚,还有乐队不再围绕着一名唱作人为核心。在 Pink Floyd 的“后Syd Barrett”时代,他们已拓展成为拥有 Waters、Wright和 Gilmour 这3位歌曲创作人与歌手的乐队,即使 Waters 无疑在意念上的主导性较强与产量较多,但彼此都得以平分秋色而来,令到 Pink Floyd 的作品产生出多重性格,而且成员与成员之间亦有不少合写的歌曲,如乐队在1973年的惊世骇俗划时代经典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正显示出4位成员间的高度合作性关系。
可是,Waters 的主导性却愈来愈强烈,在1975年专辑《Wish You Were Here》时,Wright 再没有献唱,而演变成 Gilmour 与 Waters 的双主唱姿态的乐队;到了1977年专辑《Animals》,Waters 开始在歌曲创作及主唱都走向压倒性的姿态,反之当中却再没有出自 Wright 手笔的曲目,也致使日后他在意兴阑珊下退出。
然后,我们所听到的,都只是 Roger Waters 的 Pink Floyd,抑或 David Gilmour 的 Pink Floyd 来。
所以《The Wall》压根儿是全然由 Waters 主导的 Pink Floyd 作品,反映到他在乐队里树立起的个人主义,但仍保留了多少他与 Gilmour 的合作性,但到了《The Final Cut》却只有俨如 Waters 挂上 Pink Floyd 名义发表的个人专辑,Gilmour 与 Mason 只有沦为他的伴奏乐手。另一方面,来到《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时期,听来则是用上了 Pink Floyd 模式来处理的Gilmour个人专辑,唯有1994年的《A Division Bell》的才是 Wright 真正归位的 Pink Floyd 作品,不但有他创作的歌曲亦有其独唱的作品,好让 Gilmour 与 Wright 的声音再次重新在 Pink Floyd 里共融而来。
对Pink Floyd感到沉重
矛盾的是,一方面有人批评 Waters 在 Pink Floyd 里日益独裁,但另一方面当后来 Gilmour 让 Pink Floyd 重生但 Waters 并没有归队,却又被批评为出来的声音“不够Pink Floyd”。
Gilmour 拥有高超的音乐造诣,是无人不晓的结他大师、拥有磁性歌声、谱出动听的曲子,但他却没有 Waters 般厉害的创作意念、精密概念构思与文学根基,所以Gilmour从不能取代 Waters 在 Pink Floyd 里的角色,只能仿效 Waters 所建立的音乐模式。在10多年前,我已看过 Gilmour 在访问中表示创作一张 Pink Floyd 的专辑,对他来说是很浩大的工程与很沉重吃力的事,示意他无意再打造另一张 Pink Floyd 专辑出来。
有别于 King Crimson 及 Yes 等同辈的前衞摇滚乐队在40多年来不断有成员进进出出,从而构成乐队阵容的庞大 family tree。但是 Pink Floyd 却很重视乐队成员之原装性,阵容只会有减而无增。所以在 Wright 退出后,Waters 并没有找来哪位著名键琴手加入取代他的空缺;同样地, Gilmour 的3人时期 Pink Floyd 即使找来不少外援乐手参与,但却没有找谁正式成为他们的新低音结他手以回复4人乐队的队型。这方面,同是 Waters 与 Gilmour 对 Pink Floyd 的共识。
所以最后只余下 Gilmour 和 Mason 的 Pink Floyd,人丁单薄得可怜,那已再没有意义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