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敌国人”:被贴上标签,却未被理解的在台陆生异乡人

身为一个“敌国人”:被贴上标签,却未被理解的在台陆生

陆生在时局和政治话题下,自身都没有得到被理解的机会;两岸交流的期待,很自然也就落空。

异乡人:夹缝中的十一年,我交流,我失语,我依然热爱台湾

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我希望讓你知道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樣子,我有我的關心,我的無奈,我的憤怒和不安。

走出“怨恨”,给下一轮两岸青年交流盛世的备忘录

如果两岸青年都能意识到,目前双方都无法实现各自在族群和主权范畴上的主张,就该思考如何让双方能够共存、共荣地活下去。

许仁硕:陆生十年,我们真的只能“互相怨恨”吗?

陆生不该是两岸关系的工具,台生也不只是陆生在台生活的背景,燃烧了青春的,不是只有陆生。

当台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陆生经验反思两岸间的互相“怨恨”

部分旅台陆生与台湾社会的心理隔阂,不仅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缺乏理解式的同情,同时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强烈的复仇意识和报复冲动。

我们的青春,到不了台湾

“其实台湾很像那种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欢就越需要远离,但越远离却又越喜欢。虽然离开了、有距离了,但重新审视的时候,随便一个小事情还是能让你非常怀念。”十年前来台的陆生林恒锋如此说。

专访汪宏伦:“陆生”就是照妖镜,映照两岸各自的问题

我们常看到两幅面孔,不同的装扮,却一样愤怒。

在加拿大开跑车“炸街”的大陆留学生,为什么反对撑港游行?

“新一代留学生的极端民族主义没有在逐渐成长并可轻易获得信息与言论自由后消失,他们变得更坚定自信并有侵略性。”

读者回函:陆生若破坏连侬墙,势必将自身在台的公共参与空间撕得更小

连侬墙的存在,和身份认同无关,和你身处的位置无关,正如一场运动中千百个人总有千百种想法。但是请不要撕毁他,正是因为这面墙的存在,照顾到了在那些在运动中失语的普通人。今天陆生面临的困境,不正正需要这样一面墙?

读者来函:台湾,是否能给沉默的陆生一面连侬墙?

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有陆生选择来台度过一段或长或短的青春岁月。他们在想什么?来台湾后,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民主畅言的连侬墙下,是否能为陆生多留一副纸笔?

台港陆学生返校后迭起冲突,专访受伤港生:不会退缩

台湾多所大专校园出现港、陆生肢体冲突,台生对此十分不满,三地学生间出现紧张气氛。文化大学港生何泳彤在与陆生的争执中被拉下台阶受伤,她认为,“虽然已经在民主的土地上,但总有些人无法理解民主自由或人权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