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那点阵仗都上《人民日报》了,咱们不能输”
李布坐在他的跑车里,挂上空挡、踩下油门,咆哮的引擎响彻多伦多旧市政厅前的街道。时间是8月17日下午,他在一列由法拉利、保时捷等豪华跑车组成的车队里,不少车的侧玻璃上都插着中国国旗,其中一辆亮绿色喷漆的兰博基尼,更在低矮的车顶上平铺上了一面五星红旗。李布的右侧,一群中国大陆留学生涌上街头,高举国旗,向他挥舞致意,并随着引擎的咆哮不时发出尖叫与欢呼。他们身上的红衣与手中的红旗,像喧腾的河水铺满整个街道,引来许多路人驻足围观。
一万六千公里外,澳大利亚大陆留学生的“反港独”游行刚刚结束,双方相互喊话、发生冲突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共青团中央”微博账号称赞大陆留学生“怼的漂亮”,“人民日报”账号亦赞扬其为“一国两制正名”。在广泛流传的一个视频中,一位香港女孩高喊:“Hong Kong stay strong!”(香港保持强大),作为回应,大陆留学生集体喊出了令人惊诧的“CNMB”(编注:一句涉及生殖器的脏话,媒体在引用时多使用其拼音缩写)。
澳大利亚的游行鼓舞了世界各地的大陆留学生。16日,一篇名为《一个中国!多伦多的港独分子明日将在DT(编注:市中心)游行,我们绝不姑息!》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几小时便获得超过10万的阅读量。微信群应声建起,大家纷纷表示:澳大利亚那点阵仗都上《人民日报》了,咱们不能输给他们!
500人的微信群很快满员。除了分享自媒体文章与讨论“港独”的“恶行”,更多人试图达成对明天活动的共识:穿红衣,带国旗,不骂人,不动手。出于对媒体的不信任,他们还约定:明天谁都不可以接受媒体采访,没有一个人可以代表整个团体。有人在群里提问:叫对方港独是不是跑题了?他们不是反对警察吗?——这个问题在奔涌的信息流中瞬间沉底。
17日下午3点,距离预定游行时间还有半小时。支持香港反修例、身着黑衣的人群陆续来到现场,其中有不少中年人。郭先生已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四十余年,他向端传媒表示,自己是自发过来,抗议警察的brutality(暴行)、声援在香港的同胞。对于马路对面正在零散集结的大陆留学生,郭先生表示对方同自己一样,都享有自由抗议与示威的权利。另一位来自大陆的女士告诉端传媒,自己支持香港人的诉求,因为不想让香港变成像大陆一样的“中共一言堂”。她觉得,大陆留学生群体都是当下制度的获益者,所以自然会出来支持它。出于担心可能出现的中国使领馆官员,她戴上了口罩。
除了“反送中”与“五大诉求”,香港一侧还打出了“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反帝”等不同标语,也有人举着维尼熊图片。此外,他们还制作了非常多的英文宣传材料,向路人发放。大陆这边则以国旗为主,也有一些红色牌子上写道“香港属于中国”。他们中有许多打扮靓丽的女生。在一天前微信群讨论中,曾有人提出活动有可能登上微博热搜,号召“姐妹们打扮漂亮点”。
一场突如其来大雨,迫使所有人挤到屋檐下躲雨。十几分钟后,雨停了,香港一方占据了老市政厅前台阶上较高的地势,大陆留学生则从广场一侧迅速聚集。双方在台阶下形成一条临时对峙线。
看到抵制“港独”的号召,他想起08年守护奥运圣火的事,热血沸腾
这时,几位以红色塑料板作盾牌的大陆男生从下面冲上来,与撑港人群推搡冲撞,场面一度混乱。“不要打人了!”“要冷静。”两边都有人在喊。
警察迅速介入,要求双方分别向后退开,并用一排自行车将人群强行隔开。对峙线的两侧挤满了年轻体壮的男生。
除去个别的肢体冲撞,更多时候,中国留学生都在试图用更高的声音来压制对方。他们手中挥舞国旗,一遍遍高喊口号:“One China!”,“One China”!当有落单的撑港人士靠前来想与大陆留学生单独理论时,他便会被更多人的怼回去,胜利过后的欢呼与笑容在留学生团体中传递。
相比大陆留学生整齐划一的口号,香港支持者的口号显得弱很多,而且没有节奏。唯一可以获得多数人参与的是当大陆留学生唱起中国国歌时,香港支持者唱起“Oh Canada”(编注:加拿大国歌)来回应。
渐渐地,大陆留学生开始在四周对香港支持者形成包围之势。对峙线从台阶下延伸到了更后方的广场上。人群的情绪更加亢奋。
或许是因为中文口号更加上口,留学生一方整齐化一地甩出食指,高喊“汉奸”,伴随着竹竿敲地的节奏不断加快,直到最后爆发出一阵欢呼,以示这一回合的结束。除了“汉奸”,他们的口号还包括:中国加油、中国万岁、中国牛逼、叫爸爸、卖国贼、loser、工资不够、滚回去、暴徒、穷逼……
小振就站在人群的第二排。他直言当时“骂得爽”,因为平时并没有这种机会。今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在当天中午看到公众号文章,立刻驱车十几公里赶到市中心,去“打击他们的气焰”。他说自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反对祖国分裂。
但小振也会考虑形象问题,尽管官方对澳大利亚留学生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国内依然有一些声音指出,喊“CNMB”“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小振也觉得,这会造成一种(大陆人)没素质的印象,并导致对立。
媒体人张三丰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写道:在现代社会,学会表达政治观点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很可惜,大陆的教育虽然一直在灌输政治观点,却不允许学生表达。这就造成一种现代意义的失语。在这种场合,他们只能背诵教科书,当发现这很荒谬的时候,他们心底最能表达愤怒的话就脱口而出。
小振觉得,只要不涉及生殖器就不算脏话,口号“叫爸爸”是一种创意,“汉奸”与“卖国贼”则非常适合对面的群体。他担忧的是,这些口号在翻译后可能给不懂中国网络文化的老外造成误解。
小振依然记得,2008年,还在北京读初中的他,从学校的早间新闻广播里,听到中国留学生在法国保护奥运圣火传递、抵抗藏独的新闻。那时网上流传着一个叫《中国,不要哭泣(100张海外留学生拍摄的中国人必看)》的图集,收录了身处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守护圣火传递的照片。“很委屈、也非常气愤。”小振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在微信上看到抵制“港独”的号召后,他立刻想起了2008年的事情,然后热血沸腾。
“对方在嘲讽中国,抹黑中国,十分欠打”
在示威双方都露出疲态之际,十几辆超级跑车从广场南街道鱼贯而出,发出阵阵轰鸣,大陆留学生纷纷垫脚瞭望,确认是自己人后,爆发出一阵尖叫与欢呼,原本在广场上的一部分留学生转而奔向街道。响彻广场的引擎声唤醒了额外的兴奋与自豪,成为大陆留学生彰显实力的重要工具——他们终于拥有了一股香港支持者所没有的力量。
“非常燃。”车队中的李布第二天接受端传媒采访时说,驱动自己“炸街”的是“纯净的爱国情”。
但舆论的发展方向让留学生们始料不及。一篇由多伦多知名网络媒体BlogTo撰写的Chinese nationalists crash Hong Kong rally in Toronto with luxury cars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用豪华汽车碾碎了多伦多的香港示威》)在网上广泛流传。点赞最多的评论说道:经过这么多年,这些孩子仍然对正直性一无所知,只会通过炫耀财富的方式展示他们缺乏的物质满足感。
大陆的舆论也没有想像中友好。在微信公众号上,多伦多留学生被拿来与知名歌手曲婉婷做类比,讽刺他们用“贪腐”的钱,在国外开豪车,“远程爱国”。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反问读者:“豪华车队反港独,一辆顶你996多少年?”
这几篇文章在游行的微信群里引起集体愤怒。一位群友说:“正常人也就羡慕一下,只有心理极度扭曲的人才会将车跟贪污联系起来,有这功夫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人家有超跑自己没有。”也有群友表示,大家都是出了国才更加懂得爱国,对开超跑被喷的人表示可怜。
据李布介绍,他们来自多伦多本地一家华人超级跑车俱乐部,其中的车很多都是通过长期租用(注:英文lease,是北美一种汽车购买模式)的方式获得,比国内价格便宜很多。他用奥迪R8举例,只需首付6万加币(约合30万人民币),月供1300加币(约合6500人民币)。被问及有无炫富之嫌时,李布说,有朋友是自己打工付月供的。“我们站在大陆一方,勤恳,努力,比整天抱怨的人强了不少。”
据加拿大政府2018年的统计,在加中国留学生有14万余人,居各个国家首位。其中,超过一半人数就读本科及以上学位。但是,留学生能否融入当地社会呢?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所在国即使克服了语言障碍,“也听不懂当地笑话,很难融入当地的‘朋友圈’”。此外,因为没有当地公民身份,加之成长在政治行动常年被迫缺席的环境里,在当地的政治集会中鲜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他们尤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陆港之间的事,拿到别的国家来谈。当日参与抵制“港独”的大陆留学生宋柳杰认为,抗议者应该回到香港或大陆抗议。他说,香港人看到大陆发展迅速,但自己却买不起房,自然会为了自身利益抗议;但来到加拿大,(香港人的)诉求就变成没有人权、没有自由,并且反华反党。
“我是大陆人,我有十分多的自由。”宋柳杰说。当记者追问是什么自由时,他回答:“自由就是做一个好市民,只要你勤恳努力,你就会幸福快乐。”
宋柳杰今年20岁,来加拿大已经4年。与许多留学生一样,宋柳杰认为香港民心差,没有力量发展自己,却怪罪中国政府的统治——这是大陆官方媒体和各类自媒体公众号一直宣传的观点。他也常常将中国与香港比作父与子:香港这个儿子城市怎么可以反对国家呢?
最让宋柳杰生气的是有人对他喊出“This is not bloody China. This is Canada (这不是血腥的中国。这是加拿大)”(编注:bloody一译为血腥,另一译为语气助词)。他说,对方明显在“嘲讽中国,抹黑中国,十分欠打。”
游行当天,一位自称在旁边的多伦多市政厅工作的白人男子与几位大陆留学生发生了争执。他不同意留学生们对“Free HongKong(解放香港)”这个口号的反对。在留学生向他提出“Free Quebec(解放魁北克)”后(编注:魁北克是加拿大的一个法语省,一直存在关于其独立的讨论),他向他们喊出“Free Quebec! Free everyone who wants to be freed!(解放魁北克!解放所有想被解放的人!)”双方最终以谩骂与互竖中指地结束了对话。宋柳杰后来说,很多外国人根本没有去过香港,也不了解中国,却被西方媒体洗脑,什么事情都想要来掺和一下。这也让他十分愤怒。
他坦言,游行结束后自己仍不知道“五大诉求”是什么
17日下午的撑港游行,因大陆留学生群体的“包围圈”而寸步难行,最终以集会方式结束。一位组织者Gloria Fung向加拿大最大的电视联播网CTV表示,(大陆)留学生团体的出现仅仅是为了阻碍香港支持者们的表达自由。
在这股针对香港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下,香港抗议者与“港独”画上了等号。当游行发生在第三国时,他们的行为又与“反对中国”画上了等号。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ine Chiu-Duke在日前接受《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采访时说道:“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并尊重(留学生)对于他们来源国的感情和文化;但另一方面,对于想留在加拿大的人,我们会希望他们可以承认并认同加拿大的自由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民主才可以持续下去。”
参加游行的大陆留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小振觉得,当集体(行为)过激时个体并不会意识到错误。他坦言,游行结束后自己仍不知道“五大诉求”是什么。
不了解“五大诉求”的大陆留学生不是少数。在这股针对香港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下,香港抗议者与“港独”画上了等号。当游行发生在第三国时,他们的行为又与“反对中国”画上了等号。前去游行的大陆支持者们并不是反对香港支持者的某些诉求,而是反对在加拿大游行这件事情,或是“闹事”这个不稳定因素。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陆留学生都持同样观点。来自广州的切云就对香港示威者抱有同理心。她认为,香港之所以紧张,一大部分原因是害怕大陆更多的干预。但由于不想“被迫站队”,她没有参与当日游行。切云说,大部分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都比较片面。如果只看国内报导,很容易就站队。为了丰富自己的视角,她会查阅国内、港台、海外等多家媒体。
切云的担心不无道理。留学生在国外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来源比在国内更加广泛,但新闻媒体的存在感却很弱。一来是因为西方媒体在国内长期被污名化,奉为西方政府的“笔杆子”。其对中国过多的负面报导,与留学生曾体会过的温情、复杂又生动的中国形成强烈落差(引自《一场演讲,和它背后的中国叙事争夺战》)。二来是留学生对国内媒体刻板、严肃的形象有距离感,以及对内容审查无好感。三来是对本地事务极弱的参与感。留学生承担每年飞涨的高额学费,说着第二语言,但却对本地、甚至本校的事物并无发言权。这也使得当地媒体在大陆留学生中毫无存在感。
在媒体真空的条件下,更贴近年轻人、且使用母语中文表达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成为传播时事新闻的重要途径,有人评价其为背“井”离乡,意思是虽然身在海外,但接触的信息仍然来自于内容审查严重的国内。
8月19日,《纽约客》发文报导了在北美留学生中受众极广的公众号“北美留学生日报”。文中提到,该号喜爱使用“辱华”字眼与捏造故事的手法来推送“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国新闻”。据端传媒统计,过去半个月的每一天,香港事端都出现在了它的推送中。
参加游行的小振坦言自己受到了公众号里舆论的鼓舞。对于香港的事端,他表示“不确定我们的人是否是夸大了暴力的镜头,反正西方媒体对(示威者)暴力是没有提”。
小振爱好历史。他说自己平时不看新闻媒体、也不从微博或公众号上获取信息。他最喜爱上YouTube,看《竹老板的吐槽》和《寒梅视角》两个频道。据端传媒观察,《竹》与《寒》的立场均偏向民族主义与大陆官方,内容表现形式类似——海外华人播主介绍国内外局势,每个视频时长10到20分钟。8月19日,《竹》发布了视频《从前有个地主老赵,他有个寄养在别人家100年的小儿子》,收获1.4万浏览量。
平日生活较为枯燥的宋柳杰,则喜欢在抖音上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账号”来了解国际新闻。这个拥有743万粉丝的账号在2019年7月3日注册,内容由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视频片段组成。宋柳杰说:“中国外交官的话语很精彩,含蓄中又不退缩,很有中国人的样子。比我们另一边的特朗普天天白人至上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香港警察被示威者用镭射激光照射眼睛”的新闻出来后,宋柳杰便开始关注香港,并难掩内心的愤怒:警察怎么可以被打?警察被打了哪里还会有法治!网络视频中示威者用推车放火攻击警察的画面,让宋柳杰联想起了法国的黄衫军。他说,这些人就是暴徒。
在悉尼,由陆港示威产生的矛盾延续到活动结束之后。悉尼华人记者许秀中(Vicky Xiuzhong Xu)在8月17日为《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报导了当地一场亲北京的集会后,持续在网上遭到来自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的辱骂与威胁。她对《纽约时报》表示:“我一直知道这不是一份安全的工作,但没想到会在澳大利亚受到如此大的压力”。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何晓清教授关注中国学生的民族主义已经多年。 “特别让人不安的是,不同于我有记录的前几代中国留学生,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的极端民族主义并没有在他们逐渐成长并可以轻易获得信息与言论自由后消失”,她在一篇报导中说道。“相反,看起来中国留学生好像变得更坚定自信并有侵略性,利用他们所在国的言论自由,并在中国政府愈发明显的支持下活动。”
距离多伦多的游行已经过去五天,微信群里仍然消息不断。
“兄弟们,来活了!又有人黑我们跑车爱国。”
“举报走起!”
应受访者要求,李布、小振、切云与宋柳杰均为化名。
实习记者依灵对本文亦有贡献。
昨日香港,今日上海,明日台湾
記得二年前在大陸開證券戶,幫我開戶是985大學畢業的優秀生,閒聊間説大陸的情況,他就說我不了解大陸的情況及股市,但是二年後他就完全不敢反駁我所說的話,有時候他問我為何如此,我説大陸所走的路,都是資本市場所走過的路,沒有超車這種事,那是騙騙一般百姓及沒有腦的人,大陸現在正面臨叉路,而下行趨勢相當高,非常不看好。
我在澳洲读书工作了十几年,我见到的大多数华人留学生甚至工作多年的人确实只看大陆媒体的,但是也确实很多是国内一线城市出来的得了改革开放红利的人,所以更向着中国并不奇怪
这一次舆论控制大陆这边吃相很难看,但是对大部分人还是有用的,说端屁股歪我倒觉得不一定。我一位非常保守,甚至曾经对我指出“我讨厌你说脏话”的室友,会把“CNMB”这件事当笑料天天挂在嘴边。大部分人,而且还是自认为理性的大部分人会说“咱们中国的爱国教育终于做到位了”,实在可悲。知不知道五大诉求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根本从来没想过也没觉得还有这么一层,这才是大陆洗脑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你拥有其它國家的護照或居留權,你不配當一個中國人。說愛國之前先都把這些都給取消掉。
我就在澳洲讀書, 身邊的大陸同學真的很多都是從抖音, 微博, 公眾號看新聞的!
人都有自己视角和观点的局限,就像很多人一边享受着不平等带来的红利以及红利带来的外国户籍以及自由的言论,一边却完全没看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被剥削者和无法发声者的痛苦。
墙内洗脑严重,端这边方向洗脑也不弱,绝大部分的留学生没报道就拿这一小撮豪车党报道
讲真的 端的屁股也够歪的了 海外留学生有多少人看外交部的抖音?有多少人会关注什么竹老板的吐槽的,反正我身边一个都没有,用个例来说明佐证事实,这是身为一个公正中立想说真话的媒体该做的吗?全文就透露着一种不支持香港的都是民族主义被洗脑的傻X的调调,这难道不是一种反洗脑吗?
評論中國示威者無知,那麼請去問香港的示威者,能夠清楚地答出五大訴求的內容(不是標語上)及逃犯條例的細節,看有多人! 根本一般人都是盲目的,中國人吃黨的奶、香港人吃毒媒的奶。就是這樣簡單。
Hong Kong Stay Strong 的意思應更類近「香港要保持堅強」?
美国搞民族主义你们说是民主,中国搞民主主义你们说是独裁……笑掉大牙。
文章立场太偏颇了,对爱国留学生的信源报道一直聚焦在抖音、微信关注,最后索性直接点出外交部账号了,这些也是个例呀;而对支持香港运动的一方人一点都没有报道,我不相信他们每个人的信源也都可靠、中立,这样的报道是没有说服力的。
無知比無恥更恐怖 有錢無知又比窮無知恐怖 而這種質素的人的國家強大起來是最恐怖的事.
这帮人这关心“国”,不关心“国民”。也没见他们为佳士工人运动、为农名工讨债、为996.ifu说话
对大陆的年轻一代很绝望。他们既不真正地关心香港(五大诉求),其实也并不关心大陆(工运)。他们只是被脑海里的崇高爱国主义打了鸡血而变得热血沸腾而已…
留学生群体确实是当下制度的获益者,不管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个群体站出来不假思索的“爱国”,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但大陆一些自身就正承受着制度性压迫的人也愤起响应,就很难说不是民族主义的煽动了。
所谓大国崛起,就是让有见识有追求的爱国者背井离乡,让钱多人傻的碍国者背「井」离乡
“其對中國過多的負面報導,與留學生曾體會過的温情、複雜又生動的中國形成強烈落差(引自《一場演講,和它背後的中國敘事爭奪戰》)”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828-mainland-pro-china-patriots-in-canada/?utm_medium=copy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这句话其实体现了原作者的敏锐性。这个现代话语体系下的词语“民族主义”,套用在这群人身上大概是错位的,那不是真正的我族最大、一切以我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而是互动中的“民族主义”,对于双方套话的无奈甚至厌恶,却又缺乏清晰观察和足够表达能力,一种群体性的青春叛逆(和年龄无关)~~
光看標題偏向性確實強了點⋯ 正文也是。
一开始接触端还以为是仅描述事实的中立媒体,没想到也如此以偏概全,真是让人失望。
完全是两个分裂的频道
牆內的人拼命翻牆尋找真相,牆外的人不用翻牆卻把真相摒除在認知之外。
又是一個習以為常的例子:
是不是分裂份子不是你自己決定的,同胞、國家說你是分裂份子,你就是分裂份子。
同意评论里说的,高度发达的资讯环境反而方便了留学生们舒舒服服的背井离乡,肉身墙外心留墙内。这一商机也养活了北美留学生日报,英国报姐,东京新青年等一大批民族主义营销号。
我觉得这也不止于留学生,定居海外多年华人群体里也是普遍现象,对西方媒体的长期污名化以及资讯惰性,浸泡在熟悉的母语和祖国思维模式里获取信息,很爽不是吗?
可悲
@15706 既然你已经翻墙,应该不难找到可以聊的对象,找个人聊聊吧,别憋坏了。
中國人不懂西方,西方人不懂中國,西方人互相不懂對方,這都非常正常。
最可笑的就是小留。他們認為自己生長在中國留學在西方兩方都懂,實際他們兩方都不懂。
留學生以及一部分身處海外的中國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身處異鄉為異客,常有去國懷鄉之情,但在很大層面又與國內社會聯繫是完全切斷的,在這 種環境中,其自身的「被認可、被尊重」的心態就會變得異常敏感。 而在以往多年之中,其在國內受到的是被扭曲後的民族崛起坎坷之路脈絡的歷史教育,「中國人」的身份標籤很自然就成為一個被彪炳的政治身份符號,並且十分享受對於 此種身份認同的認可,期待著其他群體的膜拜與誇耀。 基於這樣的思維預設,倘若現實中出現了某些對於「中國」元素的不認可或批判,他們就會理所應當的認為是對自身的一種冒犯,而且在這個環節上他們非常容易犯 「黨、國、個體混淆一體」的毛病,無論中共或中國政府受到何種批評,他們都會聯繫到個人自身。
中國大陸當下大眾文化中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是一種基於物質化、表象化的外在認同,有錢的人可以博得某些不切實際的「尊重」,反之則只剩冷落與 淒涼。 留學生以及常年棲居海外的中國人群體在家庭財富積累這個層面,自然不必多言贅述,而相應的其在國內的社會地位也並不會太低,但若將如此固化的認知邏輯原封不 動的帶到國外,必然就會產生很大的失落感,畢竟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在世俗的評判體系中,財富的權重並未那麼突出。 也正因如此,留學生們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失落感。 為了很快的恢復內心平衡,他們就必須通過其他元素找回已經散失的虛榮心,找來找去發現外國人既然不認同財富,那我們祖國的強大和崛起他們總得認可了吧,以此也 就形成了一種「我們祖國強大,你們就得因此尊重我」的邏輯,也正是在這種邏輯的支配下,才會有那麼多高舉國旗、齊喊「中國爸爸」的等等舉動, 這種時刻之下,民族主義是一種群體表現的結果,而其本質則是一種壓抑許久之後突然有機會爆發的身份認同飢餓感之體現。
這種將國家民族與獨立個體身份緊密掛鉤的行為,是一種嚴重的人格不獨立之體現。 個人之人格成為依附於國體之國格上的附庸,混淆了個人榮耀是建立於個人成就之上,而並非建立於某國國籍或者某族群血緣之上,屬於典型的國族主義行為。
與此同時,他們憑藉人數眾多的優勢,圍攻撐港學生群體,與文革時期的圍攻批鬥有著非常相似的性質,他們希望用圍而嚇之、逼對方認錯的架勢,使對方放棄立場,從而達成 服從自己的主張與目的,這是中國大陸比較常見的利用威權優勢迫使少部分個體服從另一個群體的慣性操作模式,屢試不爽。
他們背「井」離鄉,但又渴望被認同,他們認知偏頗,但又拒絕修正,他們是存有缺陷與拒絕改變的矛盾體,是建立在無知盲目的自大與不敢直面的自卑 之上的矛盾體,扭曲人格的勵志榮辱教育與追求名利的叢林生存社會,為其提供了順應存在的空間,相信隨著當下中國經濟對外影響力的下滑,以及西方世界越來越多防範中國文化擴張現象的增多,只會激發反彈更多的依附於中國民族主義之上的戰狼表演,而「中國人」、「chinese」的身份符號也會因為更多露骨且不入流的政治騎劫 ,而遭受到更多的污名化。
从六月开始关注反送中,看微信微博,看脸书推特,看端,也看本地英文媒体。从未和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交流过看法,一直到现在。太难过了,我已经受不了了。
与100年前的留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stay strong
實際上 香港人出國後都很抗拒跟人說自己from China
想问一句,香港的事到底什么时候终结?不想看了
This is not bloody China. This is Canada (这不是血腥的中国。这是加拿大)
这里翻译错误了
幾位大陸留學生「髮生」了爭執
請編輯修正, 謝謝。
謝謝指正,已訂正。
大清还是那个大清
1. bloody 是语助词吧?
2. 自欺是最顽固的一种欺骗,其实他们不过是进行政治表达的本能,且不论表达的观点为何?多表达几次他们终究会理解的。
为什么不能多看几家媒体,再自我思考?
這裡有人其實心中雪亮他們買超跑的錢從何而來(請不要靠訴我這群少爺真的是自己工作儲下來的),但因為“愛國”唯有口不對心地支持這等自己其實也深知金錢來路有問題的囂張官二代,對他們不感憤怒,只為其感可憐。
jacky667 港府如果答應五大訴求,群眾就滿意了啊。看不出五大訴求哪一點和「愛國」矛盾。上街示威的人,哪個不是因為關心自己生活的環境而出來發聲?愛國當然沒問題,但愛國不是愛政府,更不是愛黨,不要偷換概念。
針對某評論:在討論修例這種政治話題中夾帶性別歧視,還真是無論政體和觀念保守與否,想要操作性別政治的人最常見的下作心態呢。
@bluefall 同意,我也有同樣的朋友在加拿大,我說微信多假新聞,他跟我說這不是微信是新浪網....給他其他媒體的網站,沒好好看就說我們知道的都太少,而且視頻都可以是假的(我給他的是香港電台,Now, 有線)。活在外國有自由可以看任何媒體和消息,為何要從微信,新浪看國際新聞呢。真的不明白。
Not bloody China的Bloody在這裡是語氣詞,不是血腥的意思…
謝謝指正,已訂正。
這兩個月來和幾位相熟的大陸朋友交流香港局勢。他們移居海外多年,在歐美讀書工作成家立業。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價值觀上仍有較大差異,尤其是女性朋友。我建議她們了解香港情況至少要讀香港本地兩三個傳媒,瞭解第一手資訊,再去看西方傳媒,大陸傳媒的評論。她們多數說忙,沒時間。她們多數通過微信公眾號瞭解世界,同時認為外媒報導片面,和西方政客一樣滿口謊言。對於五大訴求,她們所知甚少或望文生義,普遍認為警方代表法治,警民衝突等於踐踏法治。再加上中國情意結,多種因素下,這些即使受過西方教育移居海外多年的中年人,仍然在潛意識中抗拒普世價值觀,信奉中國大一統下的悶聲發大財。
19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持續至今
迷信的不再是神明而是國家。
在傳統中國文化裏,「富」從來不是拿來自我炫耀的體面理由。他們折射出了一個挺難看的中國。
我在海外一直自稱是Chinese, 有人問Are you from China 時亦不會否認。但看了加澳大陸學生的表演後,以及近兩個月的局勢發展,本人再也不想與這種Chinese 形象有任何關係。
@jacky667 我覺得蠻可笑的,用美國的框架但單一選取片面描述。怎不說下如果美國人民發現自己居然沒實際政治權利,去選議員跟總統的話會怎樣呢?他們怕且都持槍上街去了吧,打警察,在美國,根本是小事。(再說美國經常有殺警)
开心看到这篇,但我倒更想看看这些支持大陆的留学生的背景、构成,是如何思考自己的行动的。可惜
有些觀念和心態不改,永劫回歸,中國又回到清末民被內外交困的境地,只是這裏面有多少是自找的?
This is not bloody China 的意思應該是「這不是他媽的中國」,不是「這不是血腥的中國」。
背”井”离乡的旅行青蛙
我想說,處身內地的那種環境,要能自我解脫,需要多麼強的意志力和反省力。我若在內地的話,應該也會和他們一樣。真正能直面個人存在的人不多,那也是個漫長痛苦的經過。
現實來說,先袪邪,再治療。這個課題,他們是走不掉的。否則面對不斷的外在質疑,也只有痛苦,一時的爽終究是一時的。
與其說他們愛的是個現實中千瘡百孔的國家(權貴橫行、弱勢被無底線踩壓、經濟瀕臨崩潰、污染霧霾肆虐……),不如說他們愛的是那個自我(ego)。如果中國是謊言,他們就是被騙者。比起質疑個人的存有本身(為什麼移民?為什麼覺得出走是更佳的選擇?為什麼對某些問題視而不見?為什麼沒有勇氣承擔國家命運?),直接選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簡單容易多了,誰能說愛國是錯的?
只是,他們真的愛嗎?
加倍的愛國,在我的理解裏,是對自身身份的自我防禦。人群一聚集,就會有連結的感覺。他們從來缺的是這個吧。用一個占卜師的話說,他們需要先自我療癒,先明白自己是誰(自我建立、基於對外界正確認識的建立),才能好好面對外部世界。
這是政權的罪過。
對留學生的統戰其實是利用了他們的心靈弱點——孤獨、孤立,實質上的弱勢。與中共其他統戰邏輯一樣。但,如果建立在虛假上,這種心理支撐也可以像鴉片,止唔到渴。我們真正要看到的反而是這些人缺了什麼,讓他們回歸自己的現實。罵人多少和你罵的人無關,卻大大關係到你自己。
“出國後更愛國”的典型表現
我到这边第一件事就是充端会员😆 班上有同学虽然强调自己不了解香港的事,但描述的时候也用“废青”“港独”,大概是想象不到可以用更中立的称呼。个人观察,这些不了解香港的同学,跟“被家长要求出国的”有某种重合;而自愿留学的,往往知道得更多,更有意愿留下来。
jacky667是扯開話題了吧。
扭曲的價值價、崩潰的道德觀,心靈上的空洞,這些種種唯有靠民族主義去包裹,然後產生一種有別於普世價值的一種對立立場存在。
這樣氣氛成長的大陸留學生,只是在牆外建起一道牆,這牆已超越邊界,獨立出現世界各地,這是跟世界接軌,亦或某種意義上的侵略?
在香港情况也类似,很多港漂明明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看本地新闻,不用FB IG Youtube,习惯看微博微信抖音,也很少 local的朋友,长期呆在港漂圈,周末就回深圳。
之前69、612、616都未见他们发过声,在机场事件当晚,集体炸了。
很多国人无论人在哪里,却只活在微信和微博的圈子里,享着资本主义自由福利,做着社会主义共产美梦。只觉得这些国人真的没有必要到墙外来。国家那么的好,你们这是何苦呢?
從小就以侵略競爭洗腦養出來的,還能期盼怎麼樣呢?
出了閉鎖大國,意識卻還被閉鎖,其實是十分可悲的事。
我以前也觉得很难理解,直到发现我女同事,在美国读书6年,日常生活就是追国内偶像剧和综艺节目(她说这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明明在国外依然用着百度当搜索引擎...这样的人确实大量存在的。我觉得互联网媒体很大程度加剧了这种现象,以前没有互联网可能还能逼人出去社交了解当地资讯,现在你可以人在国外但全方位舒服的活在中文网络世界里,把墙背到全世界
他們愛自己的國家,不允許有任何人分裂自己的祖國,有國才有家,有什麼不對嗎?你去美國可以打警察,攻擊立法會嗎?可以堵機場,堵塞高鐵和港鐵嗎?兩個多月來,政府已經做到了最大容忍,還要怎麼做,你們才滿意!
这篇比昨天那个小粉红的好多了。加油端!
这不是愚昧无知什么是愚昧无知?不愚昧无知的人能干出这种毫无下限的事?说“愚昧无知”都是轻的,这简直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愚昧无知的人多了去了,可是有史以来有哪次游行示威是骂反对者是“穷逼”的?面对如此前无古人的创举,假装什么“中立客观”呢?
建議愛國者們將CNMB註冊為商標。
我算是明白了这报道的套路
挑着某些事实讲一遍最后将问题归因于墙内的人愚昧无知
好手段啊
新闻报道这个样子也真是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自己有一套既定的逻辑 又如何要求真相
这可真是背着井离乡,出了国还把自己禁锢在国内的语境叙事里。
果然,在大陆里面,广州算是相对来说更有开放氛围的。
儘管中華民族初創至今約莫百年,在舉著民族大旗咒罵他人時,仍然使用著漢奸一詞。也在在說明中華民族至今仍是個政治用語呢。
应该是“媒体人张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