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的两个版本之争:中国影视文革叙事的变迁风物

《三体》的两个版本之争:中国影视文革叙事的变迁

中国读者引以为傲的小说变成剧集,文革该拍还是不该拍?

贾玲与《热辣滚烫》:贾玲如何成为中国女性主义的出口?

当《热辣滚烫》没有攻击性,如此温和的时候,依然被男性挑剔。

“老男人”过时了,新女性赢了吗?春节档观望2024中国电影

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愈加难见,中国2024年的新片如何从市场低谷冲上高地。

2023年中国电影现象:奇案电影成绩斐然,是类型的胜利还是自欺欺人?

失序的市场、成熟的观众、陈旧的创作观念与严苛的政治审查,奇案电影的复杂状况,其本身已然也是一桩奇案。

电影《孤注一掷》:渲染东南亚诈骗犯罪,中国主旋律的新拐点

主动迎合政策的“命题作文”,肩负着政府的普法任务,《孤注一掷》票房大卖36亿。

专访导演李睿珺:《隐入尘烟》为何被下架,至今没人告诉我原因

《隐入尘烟》是李睿珺第六部长片作品,他还想再拍20部电影。

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不需要进口片?——2022中国影市回顾

疫情和审查管控不断变化的2022年后,中国影市是乐观恢复还是无奈躺平?

《隐入尘烟》影评:凝视穷人的苦忍,但谁说我们有穷人?

一以贯之的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注目,是进入李睿珺电影世界的切口,也是产生争议与值得辨析之处。

记者手记:在戛纳,我看到华语片声势的没落与韩国电影的盛放

谁也没想到,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式微来的如此之快。

从《智取威虎山》到《长津湖》:香港导演们能把政治从主旋律电影中分离吗?

主旋律题材拍得愈来愈有B级片风格,但香港导演们能够避开政治说教吗?

审查之下,同志影像与快速萎缩的同志运动一脉相承:从一次广州同志影展说起

想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正大光明地“看见”同志群体,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奢求。

为何中国国产奇幻片变成了票房毒药?

从2019年春节档《神探蒲松龄》票房垫底,到2021年影片整体萎靡,国产奇幻片再也无法制霸春节档。

是警察还是抗争者?《拆弹专家2》里被集体反复利用而后抛弃的个体命运

邱礼涛显然察觉到香港警察形象在近年急速恶化,于是他扭转了作法,刹那召回好久不见的港产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