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饮大洗牌:百米旺角豉油街,五间中国茶饮店的手摇战

记者走访旺角,香港餐厅老板说为生意倒贴十万港元,大陆茶饮店主却说还想开店。
旺角的茶饮店--蜜雪冰城。摄:林振东/端传媒

编按: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可以是一场博弈:价格的比拼、货品的质素,政治立场推动的支持或抵制、与劳工待遇或环保相关的道德考虑等等——凡此种种要如何取舍?消费不只是经济行为,也是反映价值观的具体行动。

端传媒推出“政治与消费”专题,聚焦看不同地域的不同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消费选择投出他们的一票,这些消费习惯又会怎样改变经济版图,塑造怎样的社会?第二篇报导,记者走到香港旺角最繁忙的一条街,看看100米之内几间茶饮品牌的激烈竞争。

近年不少大陆品牌餐饮进驻香港,港人不太熟悉的品牌颜色、宣传口号和口味降临,为何它们在香港愈来愈能站稳阵脚?街景变化背后,还潜藏港人改变了的消费心态,以及租金节节下跌的经济现实。报导透过走访大陆茶饮店主、消费者,地产经纪以及港式餐厅,带你走一趟变化中的旺角。

处于香港旺角闹市当中最繁忙的豉油街——短短100米内,5间大陆茶饮品牌逆市开张。

这是市道低迷下的奇景。旺角是香港的吉舖重灾区之一,今年首季的空置率接近一成,录得334间空舖,是近年新高。昔日租金高昂的西洋菜南街,夹公仔舖和特卖区横空诞生,邻近的街道空空荡荡。座落在同一条街上,喜茶的加盟者却一脸笑容对记者表示:“我在香港加盟5间,从来没有蚀钱。”

踏入2025年下半年,香港的经济持续不景气,结业潮愈发剧烈,老字号和连锁品牌骤然消失。同一时间,大陆品牌来势汹汹,分店偏布港九新界,手打柠檬茶更是随处可见。多间茶饮集团近年积极来港上市,寻求出海,包括营运蜜雪冰城的蜜雪集团、大陆茶饮品牌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和奈雪的茶。

香港零售和餐饮业大洗牌,大陆品牌“梗有一间喺左近”(总有一间在附近),当中原因包括租金下跌,降低品牌的入场门槛;顾客消费习惯改变、降级消费,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反修例运动过去,有“黄”的港人表示不知道牌子来自大陆,但心态已经转变,不执著黄蓝。口味变更之余,由街头面貌、装潢美学和用字,到市场占有率和饮食文化——大陆品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香港。

旺角一间店的店外画。摄:林振东/端传媒

曾跟黄蓝地图消费,但“热度丢淡”

我是一个很 common 的香港人,墙头草。其时的立场很明显:我一定不会支持蓝店,但现在这一刻就淡了。

市民游先生

周六下午,游生和游太从豉油街的茉酸奶 More Yogurt 买来一杯港币48元的榴梿奶昔。记者告诉他们这是大陆牌子,两人事前不知道,但没有感到抗拒。

回想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游生曾是“很黄”的人,会根据黄店地图和店家的文宣消费,不过这种政治立场驱动消费的热度随时间丢淡。他捧著饮料,边喝边道,“始终我这个年纪,我要生活,要工作,有很多事要做……现在没有事发生,可能没有人提,就会觉得好像不是很重要。”

他说,“我是一个很 common 的香港人,墙头草。其时的立场很明显:我一定不会支持蓝店,但现在这一刻就淡了。”相比当时全心全意、100%专注在社运上,他说现时只剩下“10几20多%”,其余是日常、家人、赚钱和打机。

政治立场没有大变,但行动不再强烈,游生说,“即是没有那么……”游太插话道:“偏激吧。”他表示不认同,觉得是“热度丢淡”。不过,游生表明自己没有申请回乡证。

在昔日香港,消费选择曾经被视为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的表述。2019年社运期间,“黄蓝经济圈”在社会闹得热哄哄,有人建立黄店地图和制作黄蓝商家名单,抵制立场亲中的或中资店家;后期有黄店被批食品质素参差,引起“黄蓝是政见,好食是良知”的争议。

不过随著国安法落地,商家和消费者停止高调表态。而且,2023年中,前香港众志成员因营运推动黄色经济圈的平台“惩罚Mee”被捕,他们被指支援被通缉的罗冠聪,平台的应用程式和专页随即下架。时移世易,“黄蓝之争”不再似以往激烈。

游太认为,黄店质素参差,“中伏”(误踩陷阱)使他们受挫。“试了太多打著(黄店)名号的东西,但是就真的入不到口。”她表示曾两度从一间“黄”的茶饮店买来奶茶和纯茶,但味道太淡。现时他们转投喜茶,因为价廉和口味适合,“是不是纯粹看品牌呢?不是,真的看个人喜好,它好吃就光顾,不好吃、一次就完。”

观塘的茶饮店--茉酸奶 More Yogurt。摄:林振东/端传媒

“我不觉得所有(大陆)东西都是差,始终你未亲身试过。别人说大陆的东西不好就不光顾,但可能有很多香港 local 的餐厅,都是用大陆的(材料),原料是一模一样的。”游太说。

茉酸奶 More Yogurt 在2014年于上海开业,主打乳酪奶昔,首间香港分店在2023年尾开幕,现时累积至17间分店。不像蜜雪冰城的大陆茶饮品牌,它的定价不低,由港币50元至30多元不等。店面的设计简约、高级和干净,没有旧式茶饮店般摆满的饮料桶;前台玻璃柜放置牛油果和芒果,萤幕循环播放材料来源的宣传片。

2024年,茉酸奶 More Yogurt 在大陆的分店被揭发使用过期材料,以及已变色变味和出水的水果。其总部之后致歉,安排涉事分店关门并永久解除合约,又指会检查全国分店的食材。

在香港,人们一般讲“乳酪”而非“酸奶”,或直接使用其英文 Yogurt。茉酸奶 More Yogurt 香港分店的招牌只显示英文名称,与大陆分店招牌显示的中英文全名有别,品牌在香港的社交媒体专页名称亦只有英文名,帖文又以广东话撰写,较难察觉品牌的来源地。

但店舖的“果香沁”产品、宣传句如“持萌出行”、“今天想我了茉?”等等普粤字眼上的差异,仍然显眼。近日品牌宣布首位代言人为大陆演员丁禹兮,也引来不少追踪者赞好。

旁边林香柠的海报或菜单上,也出现“柠檬茶风向标”、“清爽上头”等用词。这个品牌来自湛江,由3位80后香港人引进,首间分店在2023年6月开幕,现时有10多间分店。至于2015年在广州增城区冒起的啊一柠檬茶则于2023年4月进驻尖沙咀,是首个落户香港的大陆手打香水柠檬茶连锁品牌;品牌亦有售卖早在大陆爆红的生椰乳系列。

游先生吸一口手上的饮料,说没想像中好喝,因为口感似冰沙,而且除了表层的榴梿蓉外,尝不到榴梿味道。游太直言,“性价比上不值得。”

旺角两间茶饮店--LINLEE 手打柠檬茶与林香柠。摄:林振东/端传媒

不喝喜茶的台湾旅客,中立的香港学生

有人担心元素周期表,有些化学东西,但我觉得吃不死我都 OK。

中四生 Doris

另一边厢,鸭绿色装潢的 LINLEE 手打柠檬茶传来劈啪劈啪的捶打声响。39岁的 Tim 和 Fin 是台湾旅客,因看到台湾 Youtuber 介绍,特意来买手打柠檬茶,之前也尝过林香柠。相比下,Tim 觉得茶餐厅的港式柠檬茶的茶味较重,而客人自己“笃柠檬”,“不一定压得出柠檬的味道”。他认为两者皆不错,没有偏好。

两人知道手打柠檬茶来自大陆,但不知道是大陆品牌。他们说本来是为了尝鲜,之后未必再喝。Fin 拒绝光顾对面街的喜茶,笑言:“没有为什么,我是台湾人。”

在台湾,类似香港反修例运动的抵制中资潮仍然炽热。Tim 说,“台湾很多网友会帮我们整理哪些是中资背景,那我们在选择上就会心里有个顶。能选的话就尽量不会去喝中资,除非它真的好喝到不得了,但目前饮料店没有什么无法取代。”Fin 解释,台湾的小众茶饮品牌众多,消费者有选择,“可是香港会比较少。”

记者提及邻街某个台湾品牌,两人有点犹豫:“好像也是中资的。”Fin 说因为有疑虑,所以他在台湾会避开这品牌。

他问道:“这些店以香港的年轻人来讲,会自发性的去抵制吗?还是来买的其实都是游客或是中国人?”

在对面街,15岁的中四生 Selena 和 Doris 从喜茶走出来,捧著31元的葡萄芝士奶盖和26元的葡萄沙冰。她们近乎每星期都喝茶饮,但平时以珍珠奶茶为多,所以趁来旺角时尝试家附近没有的喜茶。Doris 对大陆品牌进驻香港表示“中立”,“不反对,也没有什么特别”,而 Selena 则觉得选择多了。“之前不是很多大陆牌子在香港开店,突然间多了适应不到,所以大家有点排斥,但现在还好,多了人买。”

Doris 说,“有人担心元素周期表,有些化学东西,但我觉得吃不死我都 OK。”由于大陆的食安问题,部分香港网民戏称食用大陆食品为摄入“元素周期表”。

旺角的茶饮店--KOI Thé。摄:林振东/端传媒

她们担心本地特色消失,但觉得消费也要看天时地理人和。今日选择喜茶,Selena 说因为太累,所以随便进店。喜茶的定价不是最便宜,Doris 觉得可以接受,而且觉得其质素较其他品牌高。

中国品牌在世界各地都在开,那如果推挤到本地的品牌,会觉得很可惜。作为旅客,我会希望更体验到香港当地的品牌,但是这在中国跟香港之间,好像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台湾游客 Tim

Tim 和 Fin 9年前来过香港,他们发现一些曾到访的地方已从 Google Map 上消失,Fin 估计可能不少店舖在疫情期间结业。Tim 指是次行程以走访老字号为主,挑选他们认为传统、有香港风情的餐厅,例如莲香居、兰芳园和粥店。

“中国品牌在世界各地都在开,那如果推挤到本地的品牌,会觉得很可惜。作为旅客,我会希望更体验到香港当地的品牌,但是这在中国跟香港之间,好像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他说,“我也只能更努力趁著当地品牌还能继续做下去的时候,多多去吃它。因为也很难说未来会怎么发展,尤其在香港经过一些事情之后。”

在港大陆品牌﹐为何比以往更能站稳脚?

对于大陆茶饮加盟者来说,品牌打响名堂,加上港府招商引资、香港的消费者心态改变,盈利是指日可待。

马先生是豉油街喜茶分店的加盟者之一,在香港共加盟5间分店。他笑著表示:“没有一间不赚钱,每个月都赚钱。”他说喜茶早年以直营店方式营运,公司在疫情后想扩展,所以开放加盟,这是香港分店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大陆市场内卷剧烈,有分析认为中港通关令不少餐饮品牌在港知名度大增,而香港接近大湾区,供应链的管理较容易,所以被视为寻找盈利增长的出口、出海的第一站。

同时,港府近年积极招手助攻。今年8月,投资推广署总裁(旅游及款待)黄思敏表示已协助逾50间餐饮及款待企业进入香港,其中超过30间来自大陆。她指香港是很多大陆品牌全球化的首站,能“边开店、边上市”。工商舖经纪钟浩文去年受访时表示,大陆品牌的生意手法是不断开店,亦不怕短期赚不到钱,成功上市集资便能回本。

马先生亦是在疫情后,因为大陆环境太“卷”而来港寻找商机的生意人。他曾考虑在香港加盟台式茶饮品牌,但觉得分店太多,又指不少台式茶饮是以奶精“沟出来”,但喜茶“品质有保证”和“真材实料”。

旺角的茶饮店--喜茶。摄:林振东/端传媒

他望向店内的闭路电视,指视像连接了总部,用作监测卫生情况,“现在我跟你说话,总部都看著”,每月又会有人到门市监督检查。他的分店共聘请十多位员工,在后台人手为水果去皮和手打奶盖,材料逾期的话,电脑亦会提醒店员报废。“现在不同了,大陆比香港……讲句唔好听,香港的茶餐厅那些卫生状况,我看见都头痛。”

不过对于邻街的蜜雪冰城,他则说:“太便宜的茶饮,你不要饮。”今年,蜜雪冰城在沙田和荃湾分店所售的冰冻甜点和雪糕分别被验出大肠菌群超标,遭食安中心勒定停售,沙田的分店随后结业。

马先生给记者点了港币34元的芒果芝士奶盖,说可以免费转换零卡糖。餐牌上最便宜的为20多元的纯茶,亦有40多元的珍珠奶茶和抹茶,跟市价相若,甚至略贵。不过马先生说,店舖平日能卖出800杯,撑得起15万港元的月租,又指客源有七成是本地人,亦有旅客。

对比同街其他品牌,喜茶早在2018年落户香港,是为人熟悉的大陆品牌。首间喜茶分店在沙田新城市广场的开幕日人龙挤满大半楼层,要等候逾5小时才能买到,也曾带起一阵芝士奶盖风潮。直到2019年反修例示威,喜茶等大陆品牌成为被示威者“装修”的对象,而在社运和疫情的打击下,8间喜茶分店接连倒闭,一度只剩下一间。疫情复常后,喜茶又再次扩张,分店数目反弹至约10间。

马先生说,香港和大陆喜茶的产品大致一样,分别在于原料来源地和是否足料。他指香港的用料多来自外国和本地,较足料,亦会使用茶叶和抹茶等成本较高的产品,“调高自己的档次,可以叫得起价钱。”但大陆面对消费降级,要节省成本,所以采用本地原料。香港亦面对消费降级,但他说仍有钱赚。

旺角的茶饮店--蜜雪冰城。摄:林振东/端传媒

他表示自己店舖销量最好的是芒果西米椰浆、葡萄饮料和珍珠奶茶;有时香港不会随大陆喜茶上架某类型产品,例如是柿子茶饮。

豉油街的其他大陆茶饮店亦在输出新口味。例如大陆流行的“脆墩墩”——一种以燕麦脆片、朱古力和冻乳酪夹心的小食,还有生椰乳、水牛乳产品等等。

这些口味正在反过来,改变香港品牌的市场策略。本地老牌饮料品牌维他,以及扎根香港多年的道地近年推出鸭屎香柠檬茶或生椰乳饮品。另外街上不少茶饮店也争相仿效,以鸭屎香柠檬茶吸客;大陆品牌奈雪的茶和纯一的柠檬茶也早已打进香港的商店和网购平台。

马先生说,以往大陆品牌南下,因为中港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难以站稳住脚。但近一两年来,他觉得香港来了不少大陆港漂、人才和外劳,同时有不少港人离港,令大陆品牌有商机。加上北上消费热,他有感港人对大陆品牌的观感正在转变:“以前可能有很多偏见,因为太多负面的报导。事实是大陆是这么大,十四亿人口,做的事很多是达不到标准。”

今非昔比,“你看霸王茶姬在香港开了很多间,整个香港好像遍地开花;瑞幸现在在香港开了(近)20间了。”

茶饮以外,大陆餐饮品牌急速弹起,以酸菜鱼、椰子鸡和各式家乡菜攻占香港人的味蕾。喜茶店主马先生认同这将慢慢影响香港的口味和文化。“大陆(品牌)进去,起码开始有新口味新变化。”

新产品冒起,本地业界自然会受到挤压。天仁茗茶营运经理林晓明去年指大陆品牌不怕蚀钱,对集团带来很大冲击。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亦提及中小企很难跟随大陆品牌劈价,但又怕失去客人。2003年沙士后已有大陆餐饮业来港发展,但他指这次直接冲击香港传统品牌的生存空间,因为“玩法完全不同”——包括不收加盟费,吸引大批加盟者,扩大市场占有率。

黄家和表示:“将来香港可能一街都是内地品牌,我们改变不了‘洗牌’,本地传统餐饮挨不到就结业,要不就等被收购。”

旺区租金持续下跌,吸引大陆品牌落脚

2023年“蜜雪冰城”来港,江静明说初开张时很震撼,一杯柠檬茶只售9元,“这有吸引力,也反映它有财力。可能多了人北上消费,喝过这个牌子,它来到香港,容易有个定位。”

本地经济低迷,租务市场亦是大陆品牌来港的重要助力。在美联旺舖董事江静明看来,香港现时租金下跌、门槛降低是这些品牌进场的主要原因。他举例豉油街一个500呎的舖位,在疫情前月租可达15、16万港元,现时可跌至10万以下。

综合市场消息,林香柠的舖位面积为470呎,2019年疫情前月租为港币约18万,现时降至13万;而 LINLEE 手打柠檬茶500呎的舖位租金跌幅更大,由2019年的约23万减至现时的约11.3万。

美联工商舖今年6月发布《香港主要购物区街舖空置及商户分布调查报告》,指出旺角区今年首季共录得334间吉舖,空置率为9.7%,比起2022年至2023年的6.5%至7.4%为高。报告解释,食肆迁出、五金行及建材店舖结业,导致空置情况恶化。不过江静明表示,香港的人流和消费力正提高,租务市场宗数也渐见回升,但未能追上结业和租约期满的数字。美联预测2025年旺角区的空置率为9%至10%。

江静明说,豉油街以往的舖位多为经营时装店、鞋店、药房和小食店,但受疫情影响结业,另外网购兴起亦不利零售。自通关以来,他注意到大陆品牌来港试水温,扩展速度比以往的台式茶饮店快——按他估算,近年至少有十几个大陆茶饮品牌落户香港。

举例说,2023年“蜜雪冰城”来港,江静明说初开张时很震撼,一杯柠檬茶只售9元,“这有吸引力,也反映它有财力。可能多了人北上消费,喝过这个牌子,它来到香港,容易有个定位。”他亦指出有品牌将香港视为冲出亚洲的踏脚石。

沙田石门一间茶饮店的店内有香港的装饰。摄:林振东/端传媒

蜜雪冰城创立自1997年,是大陆茶饮品牌龙头之一。品牌以廉价见称,被指为“奶茶界拼多多”,例如出售9元的柠檬水、5元的雪糕和16元的珍珠奶茶。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超过4.5万间,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在香港,蜜雪冰城首间分店设于旺角,开业初期大排长龙;平价之余,品牌的红底白字标志和鲜红色装潢形象鲜明。

江静明补充,茶饮品牌的定价有高有低,选址集中在核心区,专攻旅客;有的则开设在葵涌广场、石门京瑞广场等学生和年轻人的集中地,但较少在民生区。

九龙区的地产经纪 David(化名) 表示,店舖随潮流更替是多年来的常态。他说茶饮店自2012至2013年已进驻旺角,最早期的品牌有2006年创立的贡茶,其后有零星、个别经营的茶饮店冒起,但经过2017至2019年的高峰期后,不少被淘汰。直到2021年,新一波的大陆品牌来港。

豉油街成为众品牌的落脚点,David 解释茶饮店偏好小型舖位,而旺角的一二百呎的舖位集中在豉油街,而这街也是大众认知中的人流热点。据他估计,2018、2019年时,300呎舖位的月租近18、20万元,现时跌至10多万。

现时茶饮店愈开愈多,客量被分薄,他说有品牌只经营了半年便结业。翻查新闻,豉油街于上年曾一度有7间大陆茶饮店进驻,当中两间品牌柠季和茶救星球已经结业,舖位现时分别由台湾茶饮品牌再睡5分钟和香港祥兴记上海生煎包顶上。10月中,林香柠店面遮盖品牌名字,内有店员称准备装修,暂未知会否转手。

“开到十几廿间,有些有生意,有些没生意,这是市场定律,因为始终人是这么多,已经差不多是顶点。”David 说,“通关前和通关后,个个都想国内同胞涌进来,怎知道是反转过来,是香港人涌上去。”

生意难做,冰室卖港式柠茶打对台

我觉得香港人应该喝回香港柠檬茶。

光荣冰室老板 Glory

游生和游太所住的将军澳,被近年媒体称为“小深圳”,聚集了太二老坛子酸菜鱼、陈鹏鹏潮汕菜、瑞幸咖啡等等的大陆品牌。瑞幸咖啡开张期间,推广使用优惠券消费,每杯饮料低至15.9元,但游太没有光顾,她认为好的咖啡不应该如此便宜,也不想排队和下载 APP。

将军澳的太二老坛子酸菜鱼。摄:林振东/端传媒

她也担心大陆品牌会垄断市场,淘汰本地有质素的店舖,所以有时也会支持好吃的小店。“香港本地可能有些做得好的,但是贵。若个个向便宜的方向,那些店就没有人光顾,无奈地结业。”

一个周六下午,与豉油街接壤的花园街略显冷清,光荣冰室内有几枱客人。冰室在反修例运动期间曾表明政治立场,又在疫情期间称只招待本地人。在餐厅玻璃上,贴有写道“25元1公升港式柠檬茶”的海报,标榜使用原只柠檬。

冰室老板 Glory 向端传媒表示,这有跟手打柠檬茶打对台的意思。他曾经付40元喝过一杯手打柠檬茶,但容量跟普通柠檬茶相若,所以觉得不值。“他们的价钱都是三四十元,我们相对便宜了三成,我只是想告诉人们:其实25元已经有天然的柠檬茶。”

“我不明白,在大陆有些在卖10元8元一杯,落到香港卖40元一杯,其实真的有人会喝吗?我觉得香港人未必那么蠢。”而且,“我觉得香港人应该喝回香港柠檬茶。”

跟茶餐厅常见的港式柠檬茶不同,手打柠檬茶使用绿皮的香水柠檬,带有香茅味,而港式则使用黄皮柠檬。2006年,以柠檬茶作为主打产品的大陆品牌快乐柠檬诞生;2017年前后各品牌涌现,丘大叔在2018年推出行内首款鸭屎香柠檬茶。《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中国柠檬茶专门店的数量从2019年的1820间店,持续飙升至2022年的9千多间。

在香港旺角豉油街的三间手打柠檬茶,都是在大陆具规模的品牌,同样在2023年进驻香港。当中的 LINLEE 手打柠檬茶在2012年于广州湛江创立,2024年的总分店数目逾1600间,至今在香港已连开9间分店。旁边的林香柠同样来自湛江,由3位80后香港人引进,一度有13间分店。至于2015年在广州增城区冒起的啊一柠檬茶全港累计至少10间分店。

三间手打柠檬茶店都设计了品牌吉祥物,在装潢、产品和营销策略亦有相近之处。例如 LINLEE手打柠檬茶和啊一柠檬茶的店面是为鸭绿色,而且曾经以“买饮料送公仔”作招徕等。定价上,除了林香柠某类型柠檬茶售20多元外,三间价钱均为30至40多元不等,跟一般茶饮店的定价相若。

尖沙咀的茶饮店--霸王茶姬。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是一个很自由很开放的地方,谁都好,无论是台湾、日本,你有本事就来做生意,每个人都欢迎的……你想在这里站稳,有钱就走得远,看你的品质、口味是否适合香港人。

喜茶加盟店主马先生

我不知道人家的资金雄不雄厚。很多(店舖)会很快退掉。这不一定的。

光荣冰室老板 Glory

自通关后,Glory 的餐厅生意下跌,他认为跟港人花钱变谨慎和北上消费有关。光荣冰室现时共有6间分店,他最近一两个月要倒贴十万八万港元,“可以撑住,都一定不乐观。”“连锁饮食业,不论粥舖、茶餐厅、酒楼什么都好,其实一直都相继结业。经济是怎样,我都不用评论。”

他说,近来结业的不止香港餐厅,也有日本、台湾和大陆的过江龙,“餐厅这一块的经济,我觉得是饱和了。”

中港物价有差距,他认为香港人会宁愿以更便宜的价钱北上光顾同一品牌,又说自己因口味不同而对大陆餐厅没有兴趣,但是不敢咬定大陆品牌的热潮会否退却,“我不知道人家的资金雄不雄厚。很多会很快退掉。这不一定的。”

大陆品牌攻港,来自大陆的喜茶加盟店主马先生觉得有竞争是好事。“香港是一个很自由很开放的地方,谁都好,无论是台湾、日本,你有本事就来做生意,每个人都欢迎的……你想在这里站稳,有钱就走得远,看你的品质、口味是否适合香港人,始终消费一定要靠本地。”

他说:“(经济)整体是很差,但是我对茶饮好有信心。老实说,我也想再开店。”

(尊重受访者意愿,David 为化名。)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