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中国大陆深度

全球“去中国化”:在华外企降级、裁员,“卷”起来了

不是中国不需要这些公司,所以采取去“全球化”的策略,而是全球在“去中国化”。

2019年10月9日,中国北京,市民在一间外企奢侈品店外跳舞。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9年10月9日,中国北京,市民在一间外企奢侈品店外跳舞。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Michelle Zhang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3-12-20

#裁员#脱钩#裁员潮#中国经济

爱立信广州研发中心全员将被裁撤的消息传出后,身在北京办公室的陈栋梁心里没有太大波澜,而是一种“果真不出所料”的松快感。尽管各路小道消息指向同一个结论:接下来,北京将迎来下一波裁员动作。

工作20年,陈栋梁遇过三次裁员危机,都发生在近三年。

第一次是在2021年夏天,他供职15年的前公司——一家美国知名交换机、路由器品牌,突然在某个忙碌的周三上午通知将关闭中国办公室,解散全部员工,同周周五为所有人的last day。

留给员工的时间只有两天。

“非常突然”,陈栋梁说,当天上午他们还在和欧洲、印度、美国等地办公室的同事开会。公司提供了N+4的赔偿方案,但除此之外没给员工留出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比方说,是否愿意放弃赔偿以换取transfer(调动)到公司在全球其他办公室的机会,就像此前谷歌撤出中国时所做的那样。”

2000年,陈栋梁硕士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工科高校。彼时,外企鱼贯而入,在逐步开放的中国设立办公室,以抢夺优惠政策、人才和空白且庞大的市场,并将中国纳入他们产业布局的全球版图。陈栋梁们曾被称为外企的黄金一代,进入外企在那时也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优秀、高薪、国际化。

但今日的外企比昔日谷歌在中国遭遇的处境艰难许多。中国经济的大幅度萎缩,叠加战争风险、法治不彰、民族保护、国家主义的崛起以及党政思维的渗透,对外企而言,中国已不再是应许之地。

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903亿美元,相较2021年的3340亿美元,降低了43%。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则显示,49%的会员企业认为,相较前一年,他们在中国更“不受欢迎”;同时,有55%的受访美商表示,中国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资目的地,这一比例创该调查25年来的历史最高。

宏观数据背后,仅在2023年11月,便传出多个外企撤离的消息:美国科技企业思杰系统(Citrix System)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裁撤南京研发中心的所有员工,美国网络安全公司趋势科技(Trend Micro)撤出中国并裁撤大部分员工,美国芯片企业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裁撤中国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译为微控制器)团队并将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

与很多外企“大张旗鼓”退出中国的动作相比,更多企业与中国的解绑在沉默中悄无声息的进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北京,市民经过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的零售店。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北京,市民经过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的零售店。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全球“去中国化”

2021年,杨明磊因无法忍受越发内卷的工作环境而辞去一家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工作,加入某全球领先的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北京办公室。在他看来,他赶上了好时代的末班车。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