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大陆女人没有国家?深度

伦敦涂鸦墙女权二创者自述:墙每天都被谋杀,也每天都会生长

中文世界从不缺乏这类素材,有太多没有被书写的。

2023年8月11日,英国伦敦,一名女子正在墙壁前张贴打印好的设计画。摄:May James/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8月11日,英国伦敦,一名女子正在墙壁前张贴打印好的设计画。摄:May James/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Flora

刊登于 2023-08-14

#伦敦墙#女人没有国家?

“女人没有国家?”是端传媒新开设的专栏,名字源于伍尔芙的一句话“As a woman I have no country”,但我们保留了一个问号,希望能从问号出发,与你探讨女性和国家的关系,聆听离散中的女性故事和女性经验。我是这个栏目的编辑符雨欣。本期文章邀请到Brick Lane事件中的二创者来讲述参加创作的过程、思考和感受,我尤其感触于,在外界对这则新闻的生产和讲述中,有不少被简化和被代言的过程,那恰恰是“反殖”所要对抗的东西,而女权主义者愿在其中作为受交叉性影响的一员来强调交叉性的意义,团结交叉下的孤单。

本文由端传媒与低音联合发布,首发于端传媒。

(Flora,女权主义者)

一个姐妹打趣道:“这是涂鸦界的Man-spreading”。

几天前,我第一次看到朋友转发给我的24字照片。照片里是扎眼的白底红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而路边停放的车辆却拥有英国的车牌。这两个元素拼接在一起,给人一种矛盾而又讽刺的情感冲击。一方面像是做了一场无比真实地穿越回中国的梦境,却惊喜地从车牌这种细节发现这个噩梦的破绽,庆幸自己只是虚惊一场;另一方面是一种英国沦为“解放区”的荒诞感。

而标语所在的Brick Lane(红砖巷),是伦敦东区一个著名旅游打卡点,也是平时我与朋友聚会的场所之一。这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街区,起初以制砖业而闻名,后来成为孟加拉裔移民聚居地,形成了“孟加拉城”的称谓,也催生了著名的古着市场和各国街头小吃集市。并且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气息和艺术氛围。这里随处可见被各种风格的涂鸦装饰着的建筑物和街道,五彩斑斓又极具生命力。

我兴奋不已,(不得不承认)第一反应是:这是哪个无名勇士搞的行为艺术呀,想去现场看看!

然而,我很快就看到了认领作品的男策划人的自述。他在简介中标注是皇家艺术学院学生,“捣蛋鬼”和“马克思主义幽灵”,声称这个作品没有任何政治意味,只是为了探讨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探讨西方社会的虚假自由。他也控诉在涂鸦过程中被人偷了电脑和相机,表达对英国社会治安问题的不满。网络上也开始有人赞扬他将中国意识形态输出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想把这个地方作为类似于“我在伦敦很想你”之类的缓解乡愁的打卡地。

我对这种解说很失望,一个如此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似乎是在复制国内的宣传墙以及讨论一些很悬浮的东西,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意识形态侵占行为。一个姐妹打趣道:“这是涂鸦界的Man-spreading”。之后,我又注意到了更多爆料这名策划人存在品德不端的内容,他自己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承认了部分事实,特别是有多位女性对他的性骚扰行为和厌女言论的指控,让我感到无比愤怒。很快,我便召集了几位能够到场的女权朋友,想要为那面即将成为打卡地的墙进行“二创”。

创作像是我们的本能

涂鸦者的表达是即时的,切身的,作品也并不会一直保留下去成为某种权威般的死物。

大约在8月6日傍晚,我与两位朋友到了Brick Lane涂鸦墙附近。此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亲自站在这里,投身于涂鸦创作的行列。

当时现场已经有一部分行人和慕名而来的人在伫足围观,我们也发现墙上已经有其他人的二次创作内容了,比如 在那12个词组前加了“不”,“伪”,“国不爱我”之类。新的创作令我感受到一股生机,我不自觉联想到好几年前九寨沟遭遇地震之后的情境,往日碧绿澄清的溪水干涸断流,裸露出光秃秃,凹凸不平的河床,残枝败叶集聚在仅存的浑浊的水滩边。大家都在悼念这片美丽的土地遭受破坏,然而没过多久,水流重新覆盖了断裂的河床,植物也重新萌发,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