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战后叙利亚游记:我看到了一群渴望与世界重新建立连接的年轻人

这里有夜店,有酒吧,有露天电音节,有阿语脱口秀,有渴望与世界重新建立连接又尚未被外界真正看见的年轻人。

2017年2月4日,叙利亚因基勒,18 岁的 Muhannad al-Kadiri(右)和 16 岁的 Ibrahim Eid 在一辆军车上玩耍。摄:Alaa Al-Faqir/Reuters/达志影像

2017年2月4日,叙利亚因基勒,18 岁的 Muhannad al-Kadiri(右)和 16 岁的 Ibrahim Eid 在一辆军车上玩耍。摄:Alaa Al-Faqir/Reuters/达志影像

特约撰稿人 小小

刊登于 2023-07-08

#叙利亚#战后叙利亚

时隔三年,再次站在中国边检的出境柜台前,陌生感让我的手心微微冒汗。

左手抓着刚刚补发的白本护照,里面夹着一张北京往返土耳其的特价机票,这是我在国门重新开放后立刻在网上抢购的。3300元人民币,足以带我短暂离开一座已经禁足三年的围城,去呼吸一口远方世界的空气。

边检工作人员循例问要去哪里,我如实告知了第一站目的地:土耳其,并递上了土耳其电子签文件。没有继续展开讲述的内容是:我将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停留三个小时,然后飞往第二个目的地,黎巴嫩贝鲁特机场,再进入第三个目的地,叙利亚。

毕竟,我没有信心能够在几十秒内说服工作人员,一个中国女性游客在疫情开放后的最想做的事,是去叙利亚和战后成长的年轻人聊聊天。

自2011年突尼斯大学毕业生布瓦吉吉在广场自焚身亡引发的阿拉伯之春以来,叙利亚已经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十二年。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国际新闻的画面,主要来自罗贾瓦地区、伊德利卜省、土耳其叙利亚第二缓冲区:流离失所的家园、营养不良的儿童、被炮轰致伤致残的老人……由于巴沙尔·阿萨德总统一直实施严格的信息管控制度,2018年以后叙利亚的报道大多只能聚焦在土叙边境以南大约30%国土面积的“叛军”区域;其余近2000万人口生活在70%国土面积的阿萨德政府控制区,外媒记者越来越难以进行在地报道。

尽管疫情以后当地已无实际战火,但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强制兵役、能源危机、国际制裁,和来自以色列的导弹空袭——只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叙事下似乎是隐形的。

有没有可能,亲自去看一眼呢?身边没有多少攻略可以参考,我在谷歌搜索里傻瓜般敲下:Travel to Syria,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n 2023,逐步在一些海外先行者的旅游博客里找到了方向:

首先,阿萨德政府已在疫情第二年重新开放国家边境,但官方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这意味着我要提前把贴有以色列十年签证的护照进行挂失处理,重新办理护照。一旦在边境被叙利亚官员看到我的护照上有希伯来语,将有大麻烦。

其次,叙利亚的机场的安全性也不太稳定。北面阿勒颇国际机场在年初的大地震中受到损毁,南部的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则刚刚遭遇了以色列的又一次空袭,“定点清除”(以色列军事术语)了机场附近的两位公民。在名为大马士革机场的网站上,最近一条新闻发布于2019年,内容是“俄罗斯将投资重建大马士革机场”,此后再无更新。

在当下,对游客而言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先从第三国飞到黎巴嫩,再从黎巴嫩包车陆路进入叙利亚境内。

2021年5月27日,叙利亚大马士革,总统选举结果宣布阿萨德赢得第四个任期后,他的支持者在庆祝。摄:Omar Sanadiki/AP/达志影像
2021年5月27日,叙利亚大马士革,总统选举结果宣布阿萨德赢得第四个任期后,他的支持者在庆祝。摄:Omar Sanadiki/AP/达志影像

11美元签证费,与被伪造的邀请函

坐上叙利亚本地旅行社提供的接送专车,一台韩国现代七座商务车,经过两个小时穿梭于黎巴嫩连绵的山地间,终于来到黎叙边境。这里除了高压电线塔,没有其他建筑物,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社会的痕迹,直到一个高高耸立的巨幅广告牌,夺取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双面印刷的广告牌安装在黎巴嫩的国土上,但是驻守在两国的士兵都能看清,上面只用英阿双语写了一句大标语:“10万美元,立刻移民美国。”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