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以什么为生,以什么为乐”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23-04-26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May_HK,回应《从内地生到“香港人”,再从香港到北京,一位新闻学院毕业生的流离与纪录

自“有线中国组”被消失后,中国民间的新闻鲜有在各个媒体中被报导,自说自话的“新闻”却有不少。“有人”的报导被清零,真实访谈也被消音,深入报导更是触及红线 … 连民生角度,生活日常,地道民间想法都难以触摸(网上留言也不能当真呀)

全世界都是这样,“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2. ncepsas2003,回应《从内地生到“香港人”,再从香港到北京,一位新闻学院毕业生的流离与纪录

很荣幸能看到作为“异乡人”的你,分享内地长大、志愿新闻学、到港学习、回国所闻的一切经历如何塑造成如今的你。

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角度。即使不满香港某部份人的政治立场,不认同当时人们的取向,甚至当你面对他人对你的信仰作出无礼举动而感到难受后,很高兴你还是选择运用你的专业、你的所学,去梳理脉络、显示当时情境,理解当时人背后故事心能,而非添油加醋地为权力执笔,无论是铅水事件、访问议员,甚至现如今写下此篇章都是如此。

也很感动你分享了北京新闻行业的难处,和从业员们在各种制衡下的努力,这和我想像中大陆的新闻环境如出一辙,也截然不同。

香港这城市有种奇特之处,不论你是否在此地长大,你都会有种疏离且隔隔不入的感慨,仿佛你如何努力都挤不进这城市、成为其中一份子;也不论你移居这里多少年,后来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种特殊且不可替代等归属感。

然,现在的香港沦为混沌,毫无特色,甚至作为一潭死水也死得不够透彻。于往后来到此处的异乡人,大概再也感受不到如此奇特的隔膜与归属感。

作为别的城市的异乡人及曾经的类社会学系学生,更加明白不论你喜不喜欢一座城市,你要探访与理解的是“她”的故事;不论你赞不赞同一个人的取信,你要弄明白的,是“他”的话语。至于我们的感想,我们的故事,都是后话。理论上还是可以带给读者和观众, 但若然成为了文章的主轴,那再也不是新闻与采访。那是虚构的幻象,建基于我们脑海的世界。

最后,不论你身处何地,取信于什么,以什么为生,以什么为乐,又以什么作为信条,都祝你一切安好、心安理得。我们都不过是时代巨轮下的见证者,能好好力有所及地把感受写下,纪录所闻,足矣。 祝安。

3. 啊虾,回应《北京无新闻:长峰医院大火后,媒体与社交平台失声的8小时

台湾社会新闻报道经常会涉及贩毒、枪支暴力等事件,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朋友讨论,台湾这么小,中国面积大这么多却鲜有在传统媒体看过类似报道,这可能吗?光明与黑暗总是结伴出现,假如黑暗不被看见,人还真的能感受光明吗?

4.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回应《从“香港之光”到“港女”:首个香港AV女优出道,被任意门的身分政治

文章写得很好,有一个评论说:难道女人不看AV?

AV产业本身就是以“男性向”为主导的行业(例如日本台湾近年有开发“女性向”的成人片厂商)行业本身就是默认了部分男性观看女性身体及性的视觉和narrative,这是AV形式广义上一个重要的视点——AV的市场是满足异性恋男性,女性如何“配合”,是自己的自由和选择,但并不改变自己满足或投身了异性恋男性视点。

而女性所谓看AV、甚至投身并没有改变此事实——她们也在这些“非自己视点”上观看与自己相同的人,也因AV的narrative male gaze自己,而香港的性本来就有更多诠释空间,这个结果是出于成人影片产业、父权社会揉合而生的必然结果,没有对错。

5. 西川,回应《从“香港之光”到“港女”:首个香港AV女优出道,被任意门的身分政治

读到嫖客凝视真的笑死,讲得几中。有没有想过,网络的厌女发言者有一部分就是鸡虫,而鸡虫的自吹自擂比女性身体本身更能挑动情欲,简单如“屌过”一词已经足够引起无限幻想,再流出一些文字和影片就更吸引(别以为女性不看流出,她们只是没男人那么out spoken)。就算男性女性读者本身不嫖娼或不卖春,睇AV、碌TG、po性感相、厌女发言这些行为,通通都在满足这种嫖客与妓女幻想。

6. tyy_herbert,回应《从“香港之光”到“港女”:首个香港AV女优出道,被任意门的身分政治

不能单从女权主义角度去解释素海霖这波现像,其实这波现像说穿了还是跟政治有关,你不能硬生生把政治因素抹去,否则你永远解释不了何以极强多人真金白银支持她买碟(销量第二),同一时间又有一批人把她贬至一文不值。

你贴那张图,那张她单手盖著眼睛的照片,是香港抗争者于网络上发起的#eye4hk运动,藉这个动作表达对“警察用海绵弹射示威者眼睛”事件的不满;而素海霖自己开设的telegram group, 叫“好人一世平安”,也是抗争者常用的口号。所以这已经够清楚,虽然这些都发生在素海霖当AV女优之前,她当AV女优后从没表过态,但这无碍抗争者一方视她为“自己人”,投注感情到她身上,道理跟食黄店是一样的,有很多人因此购买她的影片,也有很多人无条件为她宣传,以致于带起了一波极大的热潮。

虽然我不认为“蓝丝”一方有太多人清楚她的这些背景,但香港黄蓝对抗已经够久了,凡是“黄圈”大力宣传的,“蓝圈”就会几近条件反射的贬低,反之亦然,举凡食肆、剧集、新晋偶像歌手通通都是。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背后还是包含了文化差异等因素,但大致上就是Pro抗争者媒体在褒,Pro China媒体(包括建制媒体、建制KOL、及被视为亲中派盘踞的论坛)在贬。二元对立在各自的媒介上“宣传”与及“反宣传”时,很多时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被放大。

而素海霖的特别之处是,她没有很清晰的黄蓝标签。

她不像杜汶泽或曾志伟一样有很清楚的side. 她本来就没有很强烈take side(即使是出道前也是),出道后也没谈及政治,所以演变出一个现像:黄的一方把她当成“自己人”的,就不求回报地支持,一次买三四十只碟,课金她的Patreon;蓝的一方就如前所述,条件反射地批评;但更多的是没有把她视作“自己人”或“敌人”的,在网络铺天盖地的褒贬下,也凑热闹或看戏般的附和双方意见,至使无论褒或贬也被无限放大了,我的过她被形容为“香港之光”、“忠于自己”、“勇敢追梦”、“不专业”、“丑”、“道德沦丧”、“妖孽”........

总之社会对她的评价,背后牵涉很多,不是单单香港的男权/女权地位能够概括。

P.S她有接受女性的访问的,包括接受了连诗雅及虾头访问;Viu节目《恋讲嘢》中也有女性,不过既然是AV女优,那较关注她的自然以男性较多,因此男性访问她亦较多,这很正常。

7.Weber,回应《林子立:双英出访的美中代理人之争,与马克龙的“第三极”强权梦

马英九路线只是用“和平统一”来取代武统。而要实践“和平统一”的环境,进行各类软硬兼施的镇压工作仍是有必要的,统促党的暴力行径跟所谓水果贸易就是一个例子。

而马英九在大陆的访问景点都是以民族情感为号召,对我而言毫无共感可言。如果他走的是纪念六四之类的…唉,真是一点交集都没有。

8. kes,回应《人工智能训练师孙羽茜:当AI学会说 NO,以及其他更真实的问题》

非常出色的访问。

Ted Chiang (姜峰楠)的小说,我读过《呼吸》和《软体的生命周期》,的确很震撼。他的"Story of Your Life"曾改编为电影《天煞异降》。

我记得读《软体的生命周期》给我的感觉,就像圣经伊甸园的故事,其实现在人类当“驯兽师”去“抚养”AI,就像“上帝”去创造“人类”放在伊甸园生活。

9. montagegary,回应圆桌话题《电影《埃及艳后》、《小美人鱼》轮番陷选角争议,主演肤色跟原着不同问题何在?

我觉得无所谓啦,反正都是自由市场的商业行为,又不是国内主旋律强行占据重要档期垄断重要电影资源这种做法。

这几部启用少数族裔的电影反正观众可以用脚投票,要是票房不错有人喜欢能让公司盈利那人家拍什么是人家的自由,难道还要搞广电总局禁止宫斗剧禁止相亲节目那样的禁令吗?

要是票房不好,观众不买账,那试个几部自然人家就不会再拍了。商业公司会做亏钱买卖吗?

你要是说这些公司财大气粗就是赔钱赔口碑也要继续这样拍,首先这种情况概率就很低,再强调一遍商业公司又不是宣传部门,是需要对观众负责的,是需要在乎收益的。其次就算他们一意孤行,那说白了这也是私企公司自己的钱,只要公司董事都同意,想拍啥就拍啥,观众只要不去看就行了。所以还是开头那句话,无所谓啦。

10. EricChan,回应圆桌话题《电影《埃及艳后》、《小美人鱼》轮番陷选角争议,主演肤色跟原着不同问题何在?

影视人物的肤色跟原著和史实相符不一定要完全相符,但挑战观众对于角色的既定形象本来就有风险,不能每个案例都上纲上线说是种族歧视又或是反对多元社会。成功例子比如音乐剧Hamilton 都运用了不少黑人演员出演白人角色广受好评。但是白雪公主找非白人演就过分了吧?毕竟角色的核心设定就是白雪公主“肤白胜雪”,你如果是想要强调种族多元化的话,“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标题就已经很白人至上了吧?如果“白雪公主”可以是有色人种,那么马丁路德金找白人演是否也可以呢?

至于女王克莉奥佩脱拉,我想问它是纪绿片还是“传奇片”(内文写的是纪录片),如果是前者的话,当然要还原史实,就算有争议,也应该采用最被史学界接受的说法。如果是是像日本“大河剧”又或是“嘉庆君游台湾”这种历史传奇,那没有理由去抵制,但是不少观众觉得过于颠覆历史形象不愿去看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种族歧视不平等之类的。如果是要尊重文化多元,找希腊裔(考虑史实)和埃及裔(考虑文化)也可以做到啊。

而且说到底,有色人种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故事。迪士尼硬把老故事换个有色人种角色就当作是种族多元化不过是在偷懒,取巧和逃避风险而已。对于种族多元化助益甚少,说到底只是有色人种在演白人写的,在白人文化背景的故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