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深度

埃尔多安任内“基建膨胀”的土耳其,为何地震后“松饼坍塌”?

“地震是命运,但应对地震不是命运。”

2023年2月17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发生7.8级地震后,当地居民远眺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子。

2023年2月17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发生7.8级地震后,当地居民远眺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子。摄:Maxim Shemetov/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 符雨欣

刊登于 2023-02-20

#土叙地震#土耳其7.8级地震

在描述土叙大地震中土耳其震区的房屋倒坍场景时,媒体学会了一个新词:松饼式坍塌,意思是整栋建筑从高楼层往下压垮低楼层,承重柱疑似在地震开始不久后就失去支撑作用。流传于网上的地震影片显示,刚建好不过两年的建筑物直直下塌,而在地震强度不算高的地区,建筑也损毁严重;网上不少震区前后对比图显示,建筑物整座消失,夷为平地,而生活在里面的人,可能因没有及时逃出而被压在碎石钢筋底下。

这是一种令人惊恐的体感。“我主要家庭成员生活的城市开赛利(Kayseri),并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受到太大影响⋯⋯但我的母亲处于震惊中,她拒绝进入我们位处一栋8楼建筑的3楼的家。”土耳其学者邱柏宏向端传媒表示,“想像一下,你的朋友收到一条父亲从倒塌的建筑下发来的信息,写著‘我和你母亲在废墟下,我听不见她的声音,我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但我爱你。’我无法用言语安慰这位朋友。”

或许很多人不再相信他们所居住的那栋建筑,而不少舆论矛头指向土耳其政府和建筑商。邱柏宏曾经在台湾生活十数年,记得在台湾经历6-7级地震时仍拥有一种安全感,“很遗憾,在土耳其,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没有这样的感觉。”

尽管从严谨的土木工程角度来看,在仓促得出结论前,仍需要大量数据和调查,但土木工程师也认为,坍塌现象反映了存在某种不达标、不安全的地基状况,比如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已经倾斜或下沉、或油砂已经受热影响地表,会加强地震带来的摇摆强度,甚至会造成建筑物的“液化”;如果钢筋混凝土建筑没有被好好设计和建造,在地震中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人们的愤怒不是没有原因——与“松饼坍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些年土耳其一直处于一种“基建膨胀”的状态。在这个时候进入土耳其的人会发现,机场、高速路等的状态仍然良好,而学者也向端传媒表示,基建是埃尔多安政府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观点认为,土耳其“特色”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食利的而不是生产的,建筑、商业在这些年的蓬勃发展实质上是资本市场不断扩张的表象,换言之,这可能导致了泡沫的存在。

此外,埃尔多安政府正是在1999年伊兹米特(Izmit)地震后上台,当时,批评前政府应对地震无力是埃尔多安及其政党AKP获得支持的其中一个原因。震后埃尔多安政府向国民征收“地震税”、许诺钱会用在抗震和防备上。同时,政府也完善了建筑物建造标准的有关文字规定,对外宣称已经做了改善。

然而,这些新法律实际上的执行力度令人生疑,埃尔多安政府甚至在2018年大选前动用“土地特赦”的手段,对没有安全证书的建筑依法免除罚金;在地震税的用途解释上,政府也只是含糊其词地说明“用于基建”。随著土耳其在2016年政变失败后从议会制变为总统制,决策执于一人之手,批评者更强烈地指控官商勾结现象,如今的地震应对失败就被认为是经济利益换选票的恶果。

就在去年底,土耳其还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地震演习,并声势浩大地宣布地震预警SMS系统的建立。然而在不少人看来这一切是无效的,救援的迟缓也引起极大的悲伤和愤怒。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