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深度

中国“党国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安全困境与对国际政经体系的冲击

共产党面对“威胁”维护政权安全的行动,反过来引发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担忧,促发了这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企业和商业行为。

2022年9月14日,中国上海,台风带来的风雨中,人们撑著雨伞走在桥上。

2022年9月14日,中国上海,台风带来的风雨中,人们撑著雨伞走在桥上。摄:Aly Song/Reuters/达志影像

岳粤

刊登于 2022-12-14

#国家资本主义#中美科技竞争#评论

岳粤,政治学研究者。

冷战结束之后,各国政府、企业家和专业人士长期笃信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可以有效维持国家间的和平。这种经贸间的互惠互利,能够缓解传统因领土和历史争议导致的安全问题。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发达国家,企业行为越来越受到国家安全因素的影响,商业行动越发受到各类安全化的法律和监管规制的制约。

如何理解发达民主国家越发频繁的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行动和中国将贸易武器化的行为?来自马里兰大学、哈佛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三位学者最近发表在《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杂志的文章分析了以上问题。她们将国家经济相互依赖产生的竞争和猜忌概括为一种新的安全悖论(security dilemma)。基于她们过去阐述的中国“党国资本主义”(party-state capitalism)的理论框架,三位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和国外双重威胁而采取的维护政权安全的行动,反过来引发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担忧,促发了这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企业和商业行为,从而带来了彼此间安全竞争的螺旋式上升。

2021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间棉纺织工厂的工作情况。
2021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间棉纺织工厂的工作情况。摄:Que Hure/VCG via Getty Images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如何带来了不安全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常常将国家间的竞争冲突归结于军事力量和意识形态的此消彼长。而经济间相互依赖,至少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为大国间的和平共存和相互合作提供了可能性。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相互依存的中美国(Chimerica)被视为一个维护国际秩序和解决其他全球化问题的共同基础。在主张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拥抱熊猫派”看来,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甚至于有利于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改变和约束中国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和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共识。然而如今经贸利益间的你侬我侬已然不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成为了中国和域外大国冲突最激烈的部分。评估与中国经济交往的安全风险,成为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处理与中国关系的优先议题。限制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本国的活动,在这些国家中几乎赢得了跨党派的共识。

三位作者认为,这种紧张局势是由2010年代初以来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实践带来的。这些实践在外部滋生了对中国意图和能力的怀疑和恐惧。尽管很多时候中国采取的行动是维护自身政权和经济发展安全,但作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其巨大影响力带来的外部效应使得外界将这些国内和国外的行动解释为对他国的威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