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抗议潮评论大陆深度

不妥协者会妥协吗?习时代的社会矛盾会走向何方?

刚刚发生的抗议运动,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浪花?

2022年12月1日,北京,一名身穿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爬上被封锁的社区外的一棵树。

2022年12月1日,北京,一名身穿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爬上被封锁的社区外的一棵树。图: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杨山

刊登于 2022-12-05

#封控抗议潮

在一个周末高密度全中国各地开花的举白纸抗议运动之后,素来以不妥协的风格著称的习近平似乎决定向抗议者们妥协了。12月2日,据《南华早报》报导称,习在之前一天会见到访北京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时,曾表示抗议者主要是学生,是因为他们在三年疫情后感到“沮丧”(frustrated)所致。据《南早》援引欧洲官员的描述,习还表示奥密克戎变种致病性较低,可以因此采取更加放松的防疫策略了。

也就是在这两天前后,中国大陆多座城市采取了远较先前“清零”为松弛的防疫政策:广州快速解封了已经围封差不多一个月的海珠区,深圳停止了“常态化核酸”(要求市民按照要求在进出任何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时都要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出示48小时或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这是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的政策,一度引以为傲),北京则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减少了核酸检测点,并指乘坐交通工具不再需要短期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与之前这些在危机中的应对相比,面对新近的抗议运动时,习似乎一下子就选择了部分满足抗议者的要求,这在他的执政经历中,是非常少见的主动“退让”。

在2019年香港示威中,习近平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既不做出妥协,也不升级至内地出手。这种沉默事实上促使了反修例运动的目标逐渐升级,强度逐渐提高。而在2022年初的上海疫情中,他最终选择了用漫长的数个月时间封锁上海以彻底“清零”的不妥协手法。与之前这些在危机中的应对相比,面对新近的抗议运动时,习似乎一下子就选择了部分满足抗议者的要求,这在他的执政经历中,是非常少见的主动“退让”。

毕竟,习近平在三年的防疫中一直将动态清零视为中国模式要优越于西方模式的重要证据,也把抗击疫情作为他个人执政能力的重大成就。这意味着,无论表面上如何解释,对现任的最高领导人来说,走出动态清零都会是巨大的耻辱。但看起来,他正不可避免地在向这个方向迈出第一步。这当然是各地民众举起白纸上街抗议所带来的非常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一变化能够持续吗?时隔一周,看起来这场社会运动的动能正在消退,先前被外媒高光关注的政治诉求,也似乎回到了反对苛刻防疫政策的经济和社会诉求上。嘲讽者认为,抗议人群看到胡萝卜就回家休息,就算大棒打到头上也无所谓了。倒也确实,有许多乐观者看到防疫政策松动的迹象,认为抗议已经达到了诉求和目的。这也使得运动似乎在中国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海外中国社群仍在各地组织抗议活动,而国内的、年轻人为主的抗议活动已经在政府小范围放开管控,在维稳系统全面启动之后有所沉寂——过去的这个周末没有出现显著的群体性事件。在广州等地,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小规模的逮捕行动,而网民也开始关注一些被逮捕但仍未释放,或“消失”了数日的示威者。

换句话说,刚刚发生的抗议运动,是否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具有标志性意义?又是否不会再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浪花?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