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香港未来无人抽烟?吸烟与禁烟中的殖民史和现代性

与千千万万种禁令一样,“禁止”的对搏双方都各有执着的意识形态。

香港,一位在后巷吸烟的男士。

香港,一位在后巷吸烟的男士。摄:林振东/端传媒

杳三、符雨欣

刊登于 2022-11-14

#吸烟#禁烟#评论

烟斗和雪茄的狂热爱好者、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讥讽地说,“人是唯一会吸烟,或者需要吸烟的动物”。但随着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早前建议,本港应仿效纽西兰的“无烟世代”法案,立法禁止向2009年后出生的新世代出售烟草产品,人或许有天再不能合法地吸烟。换句话,若立法顺利,本届政府2027年任期届满时,18岁或以下人士将永远被禁买烟,并在期间逐步调高烟草税,目标是在2025年将零售价提升至约200元。

人类使用烟草始于公元前5000至3000年左右,继而打破国界藩篱,由安第斯山脉的原住民文化,逐步传遍整个美洲,再流传至世界每个角落,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的共有习惯。禁烟令表面上是一项政策手段,可以用科学、公共卫生等说辞将其合理化,但与千千万万种禁令一样,“禁止”的对搏双方都各有执着的意识形态。这些对搏不仅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殖民史的遗留。我们手中的一支烟到底反映出人类怎样的需要和欲望?

禁烟有用吗?

禁烟倡议者最引以为豪的不丹,在2020年放开禁烟令,恰恰是因为禁烟以来黑市不断猖獗扩张,而疫情封锁导致不少人前往不丹和印度交界处寻找私烟,增加染疫风险。

总括而言,控烟政策离不开三大范畴,一是规管烟草宣传和健康忠告,二是制定产品售卖限制,三是扩大禁烟范围。

港府自1980年代起推出不少控烟措施,如首次订定烟害警示(1982年)和设立法定禁烟区(1983年)、禁止将烟草产品售予或给予18岁以下人士(1994年)、限制烟草广告和管制卷烟焦油含量(1999年)、成立控烟办公室(2001年)、以及屡次扩大法定禁烟区和上调烟草税等等。自1982年有统计开始,本港整体的吸烟比率已由23.3%回落至去年的9.5%,除了2002至03年间略见反弹,多年均见稳步下降。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