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录香港深度

爱欲录:我们不是未遇到爱情,而是不需要——香港无性恋者对爱的想像

“如果我跟伴侣说我的情况,像结婚后一下子跳到老夫老妻无性生活的阶段,有几多个受得了?”

右手中指戴黑戒指是无性恋者的识别之一 。

右手中指戴黑戒指是无性恋者的识别之一 。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陈洛荞

刊登于 2022-10-29

#无性恋#性小众#爱欲录#LGBTQIA

“也许会有人对我们的幸福指指点点,但绝对不能忘记,只有我有资格评断我自己的人生,只有我能决定属于我自己的幸福。”——日剧《不能相爱的两个人》。

2022年初,日剧《不能相爱的两个人》在日本电视台深夜时段播出,把无性恋呈现到观众眼前。有人视激情在亲密关系中密不可分,有人毕生追求幸福美满婚姻生活。但对无性恋者而言,他们不需要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甚至一个人也可尽兴。

“我是性冷感吗?”未确认自己是无性恋者之前,Kat经常这样问自己。

在香港,主流社会对无性恋一词并不熟悉。无性恋者对于爱情的定义和想像,常被家人和朋友误解为“你只是未遇到”、“你未试过”。Kat看该日剧时,坦言感到“有点PTSD发作”,因为剧中其他人对无性恋主角的反应和言论,同出一辙。

你能理解没有性的爱情吗?

什么是爱情?研究性小众议题的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黄结梅提到,一般而言,人们会想到美国心理学权威罗伯特(Robert J.Sternberg)于1986年发表的爱情三角论,满足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这三大元素,才称得上完美的爱情,由激情衍生出的性关系尤其为人重视。国语里,“幸福”与“性福”读音相同,表达出性和爱密不可分;英语以Make Love (做爱)表达伴侣之间的性行为,从而联想到可造就更丰富的爱情。

“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一个冲动做这些事?”22岁的Kat,数年前于日本留学,每次回家途中,经过十多间爱情酒店,那里总是人山人海,人们成双成对在门外排队等候进入“做这些事”;当身边朋友兴奋地讨论恋爱话题,例如自己和伴侣的性事、八卦其他人的感情状态,Kat只感到纳闷,无法参与其中。

越想,越是无解。有天,Kat心血来潮,上网输入“对性不感兴趣”,才得悉有“无性”恋一词。

Kat当时对无性恋这身份抱有怀疑,在朋友推荐下,Kat抱着“实验”心态,尝试在交友程式找对象。对方是一名来港旅游的混血儿,样子长得好看,但外貌不是Kat的考虑范围。Kat喜欢彼此说话投契,很享受一起相处的时光,他们就像普通情侣一样会牵手、拥抱、去主题乐园......唯独一涉及到性接触,Kat就明显地想从这段关系中抽离出来。

有一次,他们互相拥抱,对方问Kat能否有性方面的发展,Kat好奇自己能否感受到性的吸引,便答应要求,但其后发现无法享受性交过程,反而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对方边做,Kat边想着下一步,“我很记得那种感觉,因为我觉得我肉体和灵魂好像分离了,大脑无比地清醒,没有任何紧张或兴奋。”Kat并没有沉醉在这回事,还在思考“他将会做什么,我应该要做什么?”

对方看到Kat的反应,感到内疚,怪责自己未能给伴侣欢悦,Kat也不知所措,唯有拍拍他的肩膀、抱抱他。Kat陷入一种复杂的情绪:“我很享受和伴侣相处的时光,但不代表想和他做那些事。我们之间可以怎样走下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