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香港深度

香港乡郊工业:曾经如何存在?是否已经走到末路?

“去芜存菁”至今,这些余下的乡郊工业已能与乡郊环境共存,其存在价值亦逐渐被重新发现。

逾70年历史的上水志记鎅木厂落入古洞北新发展区第一阶段工程范围,最终于今年9月29日被政府突击围封及清走木材。

逾70年历史的上水志记鎅木厂落入古洞北新发展区第一阶段工程范围,最终于今年9月29日被政府突击围封及清走木材。摄:林振东/端传媒

陈剑青

刊登于 2022-10-14

#香港#陈剑青#评论

香港仅存的本地乡郊工业,在志记木厂、悦和酱园、德保冰厂接二连三的迫迁消息后,满城笼罩著“消失的香港”的情绪,在近日获得社会空前的关注。

但本地仅存的乡郊工业在香港的确是个难说的故事。有说曾有一段辉煌的岁月,却亦因当年基建设备不足为新界农地带来影响及污染;不少埋身棕地当中,但又与现有棕地作业有著不一样的状况。众目注视他们将何去何从,但是否准备好以新的目光审视本地乡郊工业的处境与未来?

留下的繁盛

本地乡郊工业可根据现时“乡郊工场”(Rural Workshop) 的官方定义:“指一般用于运作较小规模和较简单的工业用途的地方或处所,而这些地方或处所通常为低层建筑物或临时构筑物。”类别有注明是家具制造工场、玻璃及陶器制造工场、金属制品工场、建筑机械修理工场、纸品及印刷工场、籐器及竹器制造工场、锯木厂/木园、纺织、制衣、造鞋、皮革工场、木制品工场、云石工场、食品加工工场,以及涉及简单工序的工业物料回收/循环再造设施等“工场式处所进行的非正式工业活动”。

有位在前理民府工作过的测量师在其信报专栏,忆述50-60年代的亲身经历,提及过一段乡郊工业繁盛的岁月:

“例如木器、打铁、搪瓷、玻璃、豆腐、猪皮、芽菜、凉果、酱园和织籐等。在深水埗的木器工场、大窝坪的猪皮厂、土瓜湾的搪瓷及玻璃厂、八乡的豆腐芽菜厂、坪洲的火柴厂、摩星岭的丝瓜囊工场、长洲的手绘瓷器厂都是笔者当年的亲身经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