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台湾深度

V太太:校园文化与师生关系,如何将少女打造成性暴力受害者?

父权社会的性别规范,在男性教师和女学生之间打造了一组独特的互动模式。

插画:Phoebe Fung

V太太

刊登于 2022-10-09

#性诱骗#性别平等#性侵#V太太#台湾#评论

(V太太,台北长大,现居德国,女性主义者,从事翻译与写作)

8月,台湾台中爆出一起性侵旧案。多名女学生陆续出面指控,多年前自己就读台中某明星国中时,遭到当时校内的知名黄姓教师诱骗性侵。其中最先挺身发声的A女表示,每当自己试图脱离关系时,黄姓教师便会予以威胁恫吓,致使性侵关系持续长达四年之久。

根据受害者的陈述,黄姓教师的行为模式相当符合“性诱骗”(sexual grooming)的样态。由于受害者不只一人、时间跨度亦不小,显示黄姓教师的行为多年来从未遭到通报,更别说惩戒(注1)。此外,受害者都是只有14、15岁的少女,而行为人则是本应“春风化雨”的教育人员,整起事件更发生在所谓的明星学校内,令许多人极为震惊。

震惊之余,人们也对黄姓教师发出严厉的谴责,纷纷以“狼师”、“人渣”称之,显示了人们对于此类犯行的深刻厌恶。同时,利用这样的语言,我们也得以在自己与“恶行”之间拉开距离,将性暴力视为一种非人的“例外状态”——只要制裁或“消灭”了邪恶的行为人,性暴力就会消失。

性暴力的“社会性”

性暴力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它被我们日复一日所习惯、仰赖并巩固的体制忽视、纵容,甚至喂养、鼓励。

阿尔法男

“阿尔法”(alpha)和“贝塔”(beta)男的说法源自于动物行为学中的支配阶序(dominance hierarchy)概念,原本指的是当不同动物群体互动时,所创造出的地位排序。团体中序列较高、占有支配地位的成员为alpha,地位较低、扮演服从者的则为beta。此一概念后来被延伸用来形容不同的男性群体。阿尔法男指的是强势、有主见、在异性恋关系中扮演主导与支配者,并且在女性之中受欢迎的男性(所谓的人生胜利组);而贝塔男则通常有自嘲贬抑之意,指的是不受女性欢迎、不符合传统阳刚想像的男性。

然而,性暴力只是“一人之恶”吗?事实上,正如蔡宜文在评论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所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行为人本身没有责任,而是说明了性暴力的“社会性”:性暴力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它被我们日复一日所习惯、仰赖并巩固的体制忽视、纵容,甚至喂养、鼓励。

这个体制指的是,父权社会的性别文化将女性定义成性的付出者,男性则理所当然地获取来自女性的性服务,甚至成为掠夺者。而在这起校园性诱骗事件里,我们还可以更具体地讨论多个共同交织运作的结构,包括:升学体制内的校园文化及师生权力不平等;父权性别文化下对女孩的情感教育;年轻女性如何在被要求执行特定情感义务时,自身的情欲却又受到贬低;以及男性对女性的性征服如何被视为阳刚气质和“阿尔法男”(alpha male)身分的证明,年轻女性又如何因为各种性别规范,而特别容易成为被猎捕之对象。

上述的各项因素彼此相辅相成,最后共同构成了一个“合作无间”的体系,让性暴力在其中得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