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我们为什么阅读(4):我关掉了自己的书店,继续建立书与人之间的连结

如今,书籍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困难的反而是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后的交流。

插画:Rosa Lee

特约撰稿人 王摇 发自上海

刊登于 2022-05-07

#阅读与时代#阅读

疫情带来的失序仍在剧烈且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封闭成为常态,权力的边界愈加模糊。以防疫为名、以爱国为名,反思、质疑甚至讨论的空间被进一步摧毁。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自我的主体性、守护思考的自由?

阅读,修筑了最后一道闸门。端传媒和六名来自中国大陆的阅读者聊了聊阅读这件事。他们是翻译者、检修工人、大学教授、诗人、童书编辑和独立书店的店长。通过阅读,他们感受真实、认识社会、寻找自我,抵达一个远比脚下丰富、开放和广阔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中,阅读就是生活本身。它关乎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安顿自身,关乎个体在潮流面前的自醒和坚守,关乎自由的思想如何作为一种应对时代的方式,赋予他们超越现实的力量。

每个周六,我们将与你分享一个阅读者的故事。今天是系列的第四篇,一间独立书店的店长分享了她眼中的“最好的阅读”。在下周六的第五篇里,一个诗人说,他“想在一些诗人身上找到对付晚年、对付死亡的方法或安慰。”

茫茫书海中,身体或被困居一隅,精神的远足却可翻山越海。愿他们的故事,也带给你力量。

点击阅读:

我们为什么阅读(1):如果这代人是自我的,那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

我们为什么阅读(2):打工者身份是我的锚点,阅读让我更新对自身群体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阅读(3):我想了解,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驱动力

八月,原参差书店店长(34岁)

去年,我读了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小说的主人公英特希赫·贝乌格特是一位在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十几年如一日地,他用压缩机将废纸打包、再运走。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入了无数被送来当废纸处理的珍贵图书的心脏,再将它们从废纸堆中挑捡出来,转手给需要它们的人。贝乌格特让我想到我自己,我为大家寻找好书,再将它们传递到适合的读者,这和自己阅读是一样的喜悦。

2018年,我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大学毕业后,我在豆瓣书店当了一年半的店员,看到了非常多对书怀有热情的读者。那时候,经常有人会扛一箱书,或是大包小包地买书走。离开书店后,我来到一家民营出版公司,做图书编辑,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是非常爱书的一群人。

书店对我来说,一直是获取阅读资源必不可少的途径。不管是我在朋友圈,还是在豆瓣看到的信息,其实都已经经过了双方的一轮互相筛选。但去到书店,我才有机会跳脱出自身所在的圈层,不管是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还在已经不在市场上流通的书,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东西,能让我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