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专访中国艺术家郑圣天:中国当代艺术与全球交流

正是这些敏感不安分的人物不断在文化之间碰撞。偶然擦出的火花有时却能引起不灭的野火。

郑圣天参加中国油画邀请展。

郑圣天参加中国油画邀请展。图:作者提供

刊登于 2022-02-05

#郑圣天

(接上篇

‘85新潮与中国艺术家走向“当代”之路

端:您赴明尼苏达大学研修,后又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延揽国外艺术史学者在校讲义,扶植’85新潮的后生,并在《新美术》、《美术》等杂志,以及一些学术会议和论坛,介绍现代主义。在此期间,当您放映和展示您的幻灯片,尝试普及这些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概念时,学生或者听众又是做何反应呢?

:我并不是理论家,也并不研究美术史,只是一个到国外交流的艺术家。当时我潜意识里觉得这是我的任务,拿到国家公费去国外考察两年,抱着开放的态度希望将所见都介绍到国内。我的大部分同事和学生在国内没有机会看到这些,我就尽自己所能,尽量拍下展览作品带回国内。我介绍的艺术包罗万象,不仅是当代艺术,也包括卢浮宫的传统艺术,俄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实践中的艺术,也有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这样不同类别,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对国内的观众而言,这些都还是新鲜有趣的。在我一张张放图片时,也会把所读的资料和不同的观念介绍给大家。比如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等。北京的文艺刊物《文艺学习》的工作人员在听我的讲座后,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介绍这些观点。于是我将在美国和一位教授探讨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了一篇《现代主义之后》。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对此有很深刻的研究,只是在介绍艺术作品时,将这些理论作为参考资料推荐给大家。

我随身带着从美国带回来的幻灯机和屏幕去各个院校演讲,当时大部分过去没有看到这些的艺术家、学生们,看了这些高清大图的幻灯片后觉得很震撼,反应也很热烈。80年代能出国的人还很少,回国者更是罕见,人们都渴望了解外界。我的亲身见闻再加大量幻灯图片,对听众很有吸引力。在中央美院演讲时,朱乃正曾大笔疾书海报:“郑胜天纵谈西方艺术”。讲了两小时还未尽兴,晚饭后再回大礼堂续讲。多年后一次在巴塞尔博览会与朋友同桌闲谈。方力钧还记得那次讲座。他调侃侯瀚如说:那时你就很牛。郑老师来演讲所有的人都去了,唯有你一人不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