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2022北京冬奧会

被抵制的北京冬奥,与中国体育外交之路的终结?

当中国大陆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差时,台湾反而依靠体育竞技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

2021年11月5日北京,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大厦展出了包含北京2022年冬奥圣火的灯笼。

2021年11月5日北京,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大厦展出了包含北京2022年冬奥圣火的灯笼。摄:Hou Yu/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劳冶 实习记者 王伟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2-01-24

#2022北京冬奥会#台湾体育#人权外交#体育#台湾外交#中国外交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季奥运会三个冬奥村开村,2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已经入住。这是一个“闭环管理”的防疫泡泡,用来容纳27000人(大部分来自境外)全程无需隔离进入北京参加冬奥会。为了确保泡泡不破裂,北京市民被提醒,如果跟冬奥专用车辆发生碰撞,不要下车敲窗 ,“等候专业人员到场处置”。

与此同时,和北京相连的天津市爆发的大规模Omicron疫情还未清零,整座城市处在严管状态。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疫情防控会议上表明了守护北京的决心:“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坚决筑牢首都防疫‘护城河’”。其他出现疫情的城市的居民,也都被拒绝进入北京。不过,北京的疫情防线自1月15日开始已经失守,连日出现本土新增病例。

在国际社会,杯葛北京冬奥会的声音越来越多,陆续有国家加入了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列。1月14日,丹麦外交部长表示,由于东道国的人权问题,丹麦不会派遣官方外交代表团前往北京。此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宣布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

另一方面,去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和中国大陆代表团有过数次正面交锋的台湾“中华台北”代表团,确认将第11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有四名运动员获得冬奥参赛资格,将会参加竞速滑冰、雪橇、滑雪三个项目。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海报旁边扫雪,海报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
2022年1月20日北京,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海报旁边扫雪,海报展示了吉祥物“冰墩墩”。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北京奥运会的“人权”大辩论

包苏珊告诉端传媒,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为西藏的人权问题,中国遭遇的抗议和抵制规模比如今更大,但最大的不同是,美国当时并没有加入。

2021年12月7日,在酝酿了几个月后,美国正式宣布不会派官员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以回应中国在新疆侵犯人权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愤怒回应,指责美国“将体育运动政治化”、利用冬奥会“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几天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记者会上说:“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他指责“将奥运会政治化的言行”破坏了运动员的人权。北京冬奥会显然已经成为人权大辩论的政治舞台。

人权曾经是中国漫长申奥路中主动打出的一张牌。199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遭遇了美国和欧洲议会的反对,他们通过决议,要求以人权为由拒绝北京的候选资格,北京最终败选。2001年,北京再次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对国际奥委会做的陈述中,特地加了一句话,提到北京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以获取来自欧洲的投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也向媒体承诺:“(奥运会)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和谐的社会、更民主的社会,并帮助中国融入世界。”

不过,“人权问题”在中国当局眼中从来只是西方攻击中国的借口。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人类学教授包苏珊(Susan Brownell)告诉端传媒,她从2001年北京申奥代表团委员何振梁的书中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Juan Samaranch)在非公开会议上向江泽民建议,中国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宣布大赦,但江泽民没有理会他。包苏珊既是人类学家,也是运动员,1985年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她写了一本关于北京奥运会的书,书中分析,萨马兰奇深受中国人喜爱,因为人们相信他帮助中国申办了奥运会,但是当萨马兰奇试图影响中国的人权时,他也没有被认真对待。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