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骇客任务:复活》:Matrix系列的句号够完美么?

二十年后,观众早被官能刺激的画面疲劳轰炸,与此同时全民对科技认识大幅提升,而这注定了Matrix系列的难以为继⋯⋯

《骇客任务:复活》剧照。

《骇客任务:复活》剧照。图: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谭剑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1-12-28

#黑客帝国#骇客任务#AI

Matrix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电影系列。

Matrix在1999年以横空出世时,提出“你知道你并不是活在真实世界里面吗?”的疑问。这题材在当时并不新鲜,早一年的《真人Show》(Truman Show, 又译“楚门的世界”,1998)和《十三度凶间》(The Thirteenth Floor, 又译“异次元骇客”,1999)都在玩类近的题材,不过,Matrix糅合功夫、子弹时间,再借一点网路和哲学(包括Jean Baudrillard的后现代理论)的皮毛,就给观众莫大的新鲜感。那时大部份人对网路认识不多,甚至,不是所有人都有internet presence。

第一集的空前成功,要在第二三集找出能超越第一集的宏大概念近乎缘木求鱼,结果导演专注于建构人类和AI之间对立的历史、Zion城的建立和救世主的由来。可惜受限于背景故事的平铺直敍(这表达做法最适合小说,而不是重视画面和动作的电影),对普通大众来说,这两集的欣赏价值就是连场动作场面,反而由九个风格各异的动画组成的Animatrix(2003),由于不执著于宏大的概念和复杂的背景故事(除了本身就是编写历史的两集〈The Second Renaissance〉),而著墨于人物感情,反而令人惊艳。后人谈到Matrix,多数只欣赏第一集,后面两集不是门槛过高,就略过不看。

《骇客任务:复活》剧照。
《骇客任务:复活》剧照。图:网上图片

目标观众: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Matrix 4摊给观众看的招数,不再是炫人的特效或创见,而是让老粉丝感到亲切的场面、对白、动物、镜头角度。它不只是续集电影,也在致敬和解构前三集,并带有浓浓的怀旧风。

二十年后,当代观众早就被画面上的官能刺激疲劳轰炸,要超越前两集的打斗场面殊不容易,但更要命的是,网络几乎无处不在,我们有1999年仍未面世的Google, Facebook和智能电话,“大数据”和“演算法”就连一般人都琅琅上口,要在电脑科学上超越大众的认知水平而不至于孤芳自赏,又是另一难题。这个全民对科技认识提升带来的高山,注定了Matrix这个系列——一如《未来战士》系列在头两集后——难以为继。长拍长有的《侏罗纪公园》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以动物为主题、却又不会在拍摄期间伤害动物的惊悚电影,恐龙本身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而第二集和第三集的重心:人类和AI斗争的历史,更不是主流观众那杯茶。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