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林郑任内最后施政报告强调国安与发展,结语哽咽“香港仍然是祖国掌上明珠”

林郑任期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涵盖国安、倡建“北区都会区”、改组政府架构等;她在结语时哽咽,相信“香港仍然是祖国的掌上明珠”。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叶泳心、记者 余美霞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1-10-06

#行政#明日大屿#国安法#教育#林郑月娥#立法会#香港政治#香港#施政报告

10月6日上午,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亦是本届政府任内最后一份。林郑月娥表示报告聚焦香港未来,着眼国家给予的发展机遇。

施政报告内容涵盖积极推展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倡建“北区都会区”,以及改组政府架构等问题。当中,土地房屋问题仍为报告重中之重,林郑指政府会释放整个新界北部大量土地。

早上11时,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宣读报告。于前言部份,她先要大家紧记“好局面得来不易”,表示相对于两年前在同一场合被“反中乱港的议员干扰破坏,甚至企图颠覆政权”,如今自己能安然发表报告,标志着香港在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有关施政进度方面,林郑月娥指出过去四份施政报告所涵盖的900项政策措施,当中有96%已完成或按序推行。林郑月娥又于报告中称,立法会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极端政治生态”,但自从“为反对而反对”的议员离开议会,立法会“成果丰硕”,已通过46条条例草案和审批超过3200亿港元拨款。

在立法、修法、教育层面,再积极维护国安工作

历经过去两年社会运动,加上国安法已然实施,此次施政报告数次提及“反中乱港”相关字眼。林郑月娥在发言时指出,中央果断应对,为香港解除风险,但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特区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她表示,全面保护国家安全仍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包括积极推展《基本法》第23条立法,称保安局局长正参考过往研究、国安法执行经验及法庭裁决,制订有效宣传计划,不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蛊惑人心”。

2021年10月1日﹐团体在尖沙咀庆祝国庆。
2021年10月1日﹐团体在尖沙咀庆祝国庆。

另外政府又将会“检视、激活”现时法例,确保相关执法部门“有法可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她指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将统筹立法打击假新闻及保障网络安全等工作,惩教署则会推出“并肩同行”计划,协助在囚青少年,公职人员宣誓亦会进一步落实。

教育方面,报告称教育局局长已要求学校制订加强防范“恐怖活动”等相关计划。除此之外,林郑月娥称为了让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老师“更好掌握行政长官在一国两制下的宪制地位和职权”,她已向教育局局长提议由自己现身说法,“为有兴趣的老师亲自上一堂课。”

至于公众教育层面,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香港电台亦被点名,报告指出其应当积极参与推广《宪法》和《基本法》的工作。就此,林郑月娥表示已对广播处长提出明确要求。

倡建“北部都会区”、​​提“双城三圈”概念

2018年,林郑月娥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发展项目,计划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兴建人工岛。惟争议未停,林郑月娥今日再提出发展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

新都会区面积除覆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已发展的新市镇外,将会加上六个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州、文锦渡,并拥有7个跨境陆路口岸。新都会将用以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报告同时建议尽量把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该处。不过,不少新都会区的发展地区,其实早有相关的发展计划。例如,发展局与规划署于2015年开始编写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当中,早有提及要发展文锦渡物流走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等;至于洪水桥,其“洪水桥及厦村分区计划大纲草图”早于2017年5月26日已经刊宪。

林郑月娥强调,“都会区”是一国两制下首部由港府编制、跨越深港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纲领,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她表示,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约16.5万至18.6万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地区。

北部都会区会以铁路为主要骨干。当中包括建设港深西部铁路,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北环线则会向北及向东各自延伸,亦会探讨将东铁线直接接通现时的深圳罗湖站,改为在深圳做一地两检口岸。

不过,端传媒早前报导发现,只计算政府规划兴建的“北环线”铁路站周边,约363公顷土地总面积早已由香港的地产发展商持有。

除此之外,林郑月娥又提及港深可以推动“双城三圈概念”:“双城”即香港和深圳,“三圈”由西至东指代“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以及“大鹏湾/印洲塘生态旅游圈”。她称“双城三圈”覆盖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北部都会区,形容此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促进两地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2017年6月21日,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率领问责团队,包括三司十三局、五大部门首长会见传媒。
2017年6月21日,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率领问责团队,包括三司十三局、五大部门首长会见传媒。

改组政府架构

林郑月娥认为有必要重组政府决策局,以切合施政重点和社会期望。她于报告中指出初步重组方向,可以包括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以及分拆运输及房屋局,让这两大政策范畴可获得更专注的高层领导;同时,将研究分拆后的房屋局和发展局有否理顺空间,以加快房屋用地供应等。

至于管治团队架构方面,林郑月娥称自己先后以局长、司长和行政长官的身分服务三届特区政府,对这个“热厨房”吸引人才的困难“有亲身体会”。

林郑月娥表示,常任秘书长及部门首长是特区施政成效关键,已要求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以“能者居之”原则,在未来数月,检视现时公务员高层职位选拔聘任机制,将最有远见及能力的官员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五方面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经济方面,林郑月娥指香港经济转型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但面对庞大的内地市场,往往因为“本地一股抗拒中央的政治力量而未能让香港尽享国家发展的红利”。

林郑月娥提到早前中央派团来港向各界宣讲《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申支持香港进一步推进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她指出港府日后会在五方面加紧努力,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当中包括支持港交所,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通过考虑税务宽减进一步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等。

在创新科技上,林郑月娥指香港在创科上有一定成果,惟用地不足仍将窒碍发展。在《发展策略》下,她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占地约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望可集港深两地优势汇聚海内外人才。

十年建33万公营房屋单位,考虑修例释放祖堂地

土地房屋为报告重中之重,林郑月娥指出政府会释放整个新界北部大量土地;房屋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让市民安居”。

在公营房屋供应方面,林郑月娥指出过往“持续不断觅地的努力”已见成效,在未来十年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为解决公屋轮候时间居高不下问题,她称已督促运房局局长压缩房委会的建屋程序,并要求发展局与运房局,在后五年期就每幅公营房屋土地提交季度报告,如土地交付时间或建屋进度未如理想,“会亲自作出指示”。

2020年4月15日,狮子山下的公共屋邨。
2020年4月15日,狮子山下的公共屋邨。

施政报告又建议房委会研究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两个约有60年历史的旧屋邨,以提供更多公营房屋单位。另外为纾缓未能“上楼”家庭的境况,今届政府推出了过渡性房屋,报告建议未来数年额外提供多5000个,在未来几年增至2万个,并将相关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增至116亿元,又会为轮候超过三年的合资格公屋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

在私营房屋方面,报告指政府将争取未来十年准备好约170 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提供可兴建约10万个单位的用地。林郑月娥亦提出多个新措施,加快增加土地供应,包括规划署会检视“绿化地带”、提出释放新界祖堂地、延伸补地价标准化至新界土地,以及延长两项活化工厦措施。另一方面,林郑月娥提到政府将逐步收回北部都会区数百公顷私人拥有的湿地和鱼塘;意味着过去被视为“禁地”的保育地带,或会解禁。

另外,为确保十年后有持续土地供应,林郑月娥又指政府会积极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以及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相关研究。

广东安老院计划,研扩展至大湾区其他合资格安老院

在安老和康复服务政策上,林郑月娥指将研究把“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扩展至大湾区内符合资格的安老院,但却未有在施政报告内详细说明怎样才是“符合资格”。根据计划,长者在院舍的食宿、护理服务、个人照顾费用以及基本医疗费的一切开支均由政府资助。

现时申请或已在中央轮候册上轮候入住资助护理安老宿位的长者,可申请上述计划,自愿选择入住由香港非政府机构在广东营办的两间安老院。

同时,由于资助院舍服务需求远超供应,政府将会增加院舍服务在短、中、长期的供应,包括增加向私营院舍买位、在合适的卖地项目加入条款要求私人发展商兴建指定福利设施、在政府用地发展福利设施等。

就儿童权益方面,林郑月娥正拟订立法建议,建立强制举报虐儿个案的机制,同时加强有关专业工作者识别虐儿的培训。在扶贫策略方面,林郑月娥指会继续以综援、长生津等现金福利协助有需要长者脱贫,并在明年下半年合并普通及高额长生津,划一采用普通津贴较宽松的资产上限,而合资格申请人将领取高额津贴。

同时,林郑月娥指会加强强积金的退休保障功能,在下一个立法年度修例落实取消“对冲”,亦会透过推行“积金易”平台以减低强积金的管理成本,并落实为低收入雇员代供强积金。此外,林郑月娥指会进一步探讨鼓励市民将强积金转化成退休后定期可领取的年金。

在公营医疗系统方面,林郑月娥指出,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和推动医社合作“刻不容缓”。食卫局已着手全面检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管治架构等方面的规划。林郑月娥又强调,须强化其他医疗专业在本港医疗体系,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方面的角色。当中食卫局会探讨为如临床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营养师等专职医疗人员,引入法定注册制度。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期间报告纸本从展示架翻倒,职员上前放回架上。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后,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期间报告纸本从展示架翻倒,职员上前放回架上。

林郑月娥结语时停顿哽咽,认为“香港仍然是祖国的掌上明珠”

在总结长达两小时的施政报告时,林郑表示自己“想说几句感性的话”。她指出自己加入政府41年,一直相信以“为民服务”的理念和“积极有为”的作风。至于担任行政长官的四年时间,是其公务生涯内最大的荣耀,也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她提及上任不到两年,就因修例风波、社会暴乱、外部势力“不停粗暴地干预”香港事务、疫情冲击,因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于此,其发言时多度停顿、哽咽,指出支撑她排除万难的动力,包括“中央永远是特区坚强后盾的谆谆嘱咐”,以及自己不变初心和家人的支持。

林郑表示,香港在国家安全和选举制度双重保障下,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自己比任何时候都对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最后她提到明年香港回归25周年,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委员会已展开筹备工作。她引述有人形容,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是《基本法》保证“五十年不变”的中途站,开启了“一国两制”的下半场。但她认为,只要特区坚持以“一国”为本、为根,在“爱国者治港”下“两制”肯定会“枝繁叶茂”,“香港仍然是祖国的掌上明珠”。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