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评论深度

温哥华华人的流散变奏曲:走出唐人街,但走出族群飞地了吗?

唐人街的落寞和大温哥华其他地方的兴起,展现出的是大温哥华地区华人发展史中的更迭和断层

1970年7月26日加拿大唐人街,一项筹款活动期间,人们随著摇滚乐队的音乐翩翩起舞。

1970年7月26日加拿大唐人街,一项筹款活动期间,人们随著摇滚乐队的音乐翩翩起舞。摄:Boris Spremo/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

沉舟

刊登于 2021-09-11

#异乡人

“异乡人”每月一期,由身在香港、台湾和海外的端传媒编辑们轮班主持,为读者带来移民、逃离、互动、对峙和作为“他者”在彼岸寻找自我的点滴,欢迎点击订阅。我是本周的值班编辑符雨欣,想把异乡人的个人概念扩展到群体和历史层面去述说。

提起温哥华的旅游景点,大部分本地华人会推荐罗伯逊街(Robson Street)、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固兰湖岛(Granville Island);或者温哥华的卫星城列治文(Richmond)和本那比(Burnaby)的餐饮和娱乐区域。乍一看并无太多独特之处。但若想多一秒,会发现在纽约、旧金山、乃至西雅图等北美城市经常出现的“唐人街”(Chinatown),不会被当地华人放在温哥华的景点名单上。

其实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的温哥华唐人街(又称华坞)并未消亡,因为它紧邻温哥华市中心,交通也算便利。但之所以不受游客甚至本地人的欢迎,则是因为这里属于被毒品、犯罪、贫困和暴力所深深影响的温哥华市中心东区(Downtown Eastside)的一部分,治安问题让许多人避而远之。在二十世纪末,伴随着华人群体逐渐迁出,温哥华的唐人街走向了沉寂和凋敝。

这条老唐人街“遇冷”的同时,华人群体本身却在大温哥华(Metro Vancouver)的其他区域逐渐发展壮大,根据2016年的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华人占大温哥华地区总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0%。温哥华西区(Vancouver West Side)、温哥华东区(Vancouver Eastside)、列治文(Richmond)、本那比(Burnaby)、高贵林(Coquitlam)、南素里(South Surrey)都成为新兴的“华人区”。其中列治文的三号路(No.3 Road)和本那比的铁道镇(Metrotown)区域,则因为拥有众多的正宗中餐馆和娱乐场所,成为了年轻华人和留学生的新宠——如果抛开“温哥华唐人街”作为特定地点的历史意涵,可能这两个地方更符合“唐人街”作为华人聚集区的原初定义。

一条唐人街上发生的巨大转变,折射出大温哥华地区华人跨越百年的、曲折多元的历史变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