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手里的刀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21-08-28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不知道是谁,回应圆桌话题《中国文艺界批饭圈文化、娘炮明星惹争议,固化的男女刻板印象该从何解?

我从2018年开始高强度追内娱,对内娱流量风气也算是挺了解的。所谓“饭圈”风气差,我承认,毕竟亲身体验过...但我不觉得这是“饭圈”的特色产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就有争斗、攻击,而在追星族这个以强烈的感情凝聚起来的圈子——可能是爱也可能是恨,出现让人觉得唏嘘或疯狂的波澜,太正常了吧。

更何况,这份希望所爱之人星途璀璨的强烈情感一度被规划过。宣传部门想让这份冲动的感情成为有利维稳的向心力,仍记得之前的“饭圈女孩出征”、“阿中哥哥”...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只能说养蛊反噬吧。

娱乐产业可以成为外宣工具——韩流文化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漫也是。我相信国内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创作者、有才华的歌手演员……所以文化输出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成效的。可能大外宣的效果和迫切的维稳需求相比,前者被放弃了吧。中国娱乐圈有许多弊病,但任何国家、任何产业都多少存在问题…我倾向于比起表面原因,有更深层的理由使公权力出手整治。看到内娱艺人凭著实力或魅力被其他文化圈受众喜欢,我还蛮开心的。不过当艺人不断接受政治审查时,他们吸引到不同文化背景/国籍的人的机会大概也是要减少了吧。

2. Edvard,回应圆桌话题《中国文艺界批饭圈文化、娘炮明星惹争议,固化的男女刻板印象该从何解?

整治内娱就整治内娱,别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堂,之前先批饭圈、娘炮,今天又看到一条“多方共治青少年小圈子畸变”新闻,为了防所谓的“畸变”,绘圈、历史圈、游戏圈、汉服圈等等全被点名。整治的基本都是女性大量参与的小圈子,怎么从没见过要整键政圈?那些要杀光日本人的碍国党怎么不见人整治?说到底就是一个父权爹味政党开始丢弃和绞杀曾经利用过的以“饭圈”捆绑民族主义搞出来的fandom nationalism资源,他们也害怕一直煽动民族主义易致反噬。为何不给“网络出征”也挂一个“畸变”名号?共青团微博搞出来的江山娇红旗漫属于哪种“畸变”?红旗漫的虚拟偶像形象就很符合“娘炮”的白瘦幼形象啊。

实际上在娱乐圈以外,任何的同性或异性恋的男性也都有可能不那么具备“Masculinity”,无需为了得到社会接纳就假装拥有“男人该有的特质”而失去自我,柔弱、敏感、温柔不代表就不“男人”,有可能符合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的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hsp并不分男女。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整治任何圈子,而还是在党国极权专制导致真正的艺术和娱乐形式难于以一种不被“计划”、控制和扭曲的形态自然生长,加上中国已经以极快的速度通过经济改革进入现代化,然而身心仍旧停留在前现代化时代的中国人无法跟上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完成人格的现代化建构,因而在精神空虚中迷失于消费社会商品拜物教制造的伪文化伪繁荣,它们欺骗大众并消除审美与消费的界线,以此逐渐消解人文精神。颇感精神的无根茫然转而会寻求泛道德主义的庇护,而且是一种未经自我选择的、天经地义的、建立在习惯、传统、风俗上既定的礼仪准则,即一套陈旧的传统伦理规范。显而易见,一个无法塑造现代公民、无法建立现代公民保障制度的社会只会愈发退化保守。

并且,这样一种打击面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刻板标签划分,也在制造大量焦虑惶惑和荒诞虚无的情绪,利用这种不确定性造成恐惧和自危效应的扩散,本质也是一种极权主义“自我审查”“自我阉割”的变体形态,是对多元的自我表现内容及形式的拒斥。在这种捆束之下,正常的艺术和娱乐活动难以进行。异化个性、摧毁灵魂、破坏任何形式的精神创造,损害社会正常心智的判断力和文化创造力。没有自由健康、尊重人权、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环境,在滥用强制性和非对等性的政治权力的监控之下,空喊几句口号、到处出击整治并不能起到什么根本性的作用。

3. Waldo,回应《徐贲:从秦制到极权,古今暴政的演化脉络

法家统治逻辑,外儒内法家国同构那一套的确是贯穿到现代政党统治逻辑中了,毛泽东都自诩是马克思加秦始皇。但是说来好笑,统治的最终目的是谁的福祉?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也许真是千年“生员不得干政”的历史遗留,当身处其中的人真心实意political-indifferent,宁可把它扔给威权,更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外界的批判与“人道干涉”是否那么理直气壮?会不会是《顽主》里的名场面,德育教授痛心疾首的对“失足青年”良言相劝,结果只是“我们,并不痛苦”?再深一层,就要扯到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等等哲学问题了。

4. 第十一个观察者、rsk,回应《徐贲:从秦制到极权,古今暴政的演化脉络

第十一个观察者:某些人以为的“老共完蛋”=中国自由民主加入国际资本主义大家庭,其乐融融。

实际上可能发生的事情:西藏分裂,达赖重建他的神权政府,新疆分裂,成为穆斯林国家,变成和阿富汗或者车臣一样的不稳定地区,原教旨一点就和现在的塔利班没区别,遗留问题导致常年内战。台湾被放掉,美军不再顾忌软弱的“改组中央政府”,建军港驻军,彻底摧毁中国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出口。然后经济上缺乏独立自主而被操作,或者被寡头控制,这些都是可以想到的事情。

我说的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苏联解体之后现实中发生的事情的镜像而已,死掉的大国只会被分尸,她不会有机会再站起来了。如果某些人觉得这种国内政治局势下中国人能过的比现在好,那我只能说可能他对国际政治的了解还是在“美好幻想”阶段。

rsk:@第十一个观察者:就是中国人的“大统一思想”令人费解。说到底,中国解体之后实行“联省自治”或者“联邦制”,有何问题?这对中国更为好吧。

中国每个省在民族、语言、地理、经济发展条件等,本身就不适合单一制国家,比较适合联邦制。有个强大中央政府会发生甚么问题?现在都见到,比如农民工这类问题。

提倡联邦制都不是甚么新鲜事,清未末到民国,一直有人倡议。苏联就是实行联邦制,当年分裂才无那么血腥。

当然,实行联邦制风险就是容易“分裂”。但比起强行统一,来得更好。

第十一个观察者:@rsk:民族问题没那么简单,美国那样的其实才是特例,是奇葩,你要明白他那种反而是独树一帜的而不是普适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地其实都是各种族混居,不存在什么“原生种族”或者“故土论”,在这种移民环境下反而是最不容易分裂的。

但是中亚地区和美国的环境不一样,中亚地区最典型的例子是其意识形态多少具有排他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车臣,车臣处于分裂状态后,他的整个意识形态是具有进攻性的,特别是车臣的领袖Шамиль Салманович Басаев组织的分离主义武装,多次进行恐怖袭击,对车臣境内的非穆斯林住民进行驱赶等。

所以如果中国联邦化会怎么样?大概率是各民族联邦要求成为独立国家,保有独立武装力量,并有可能因为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问题陷入常年的地区战争之中。这都是苏俄解体之后的教训。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有意识形态冲突的民族地区都不可能实现“完全和平的联邦制”,这一点志在车臣问题,巴以冲突问题上都已经多次证明,难道陷入这种无限制,长年累月混乱的地区局势才是正确的吗?我不认可。

rsk:@第十一个观察者:如你所讲,美国的例子反而不易分裂。所以一开始我就不用美国做例子,反而用苏联。

我本身的前提,就是西藏这类地方能留下就好,不能的话就让他独立,就像捷克斯洛伐克一样。因为维持现时中国对西藏、新疆那种统治,问题更大。反正今日维持到,百年、二百年之后都是会出问题(除非现在就种族灭...) 。

苏联,我不知这样说合不合适... 苏联行加盟共和国,所以苏联解体比较顺利,同时问题只在发生车臣,不在其他地方。假若以巴一开始就成功分治(尽管双方都会对此不满),或者不会发展到今时今日这情况。当然,这是事后孔明。

5. 时代病人,回应《血染之地:阿富汗的“大人物”和他们未能塑造的现代国家史

不断得循环,忽左忽右里刘怡最后说的一段话很让人心有戚戚焉:“对阿富汗来说,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地震荡然后归零归零,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历史在一些地区会给你一些乐观主义的憧憬,但更多时候会给人巨大的无力感。但为这些经历了时代的人留下记录依然是有意义的”

6. Edvard,回应《新时代民族主义的四个特征:习时代的“爱国”动员,与过去究竟有何不同?

中国的民族主义实际还只能属于“原生论(primordialism)的民族观”(通过collective memory和族群的cultural continuity建立一种民族“神话”叙事,以神话维系民族,连接远古祖先和今日同胞),而不是“现代主义的民族观”(认为民族是一种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产生的现代现象)。简言之大致可被理解为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甚至种族民族主义 vs 公民民族主义——强调基于自由主义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马克思认为前者是“坏的、专制的”民族主义,后者是“好的、自由的”民族主义”)。通过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厄内斯特·盖尔纳著作《民族与民族主义》,持建构论的现代主义的学者们都认为原生论的民族主义基本类似宗教的功能,类似于对天堂解体祛魅之后的另一种复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认为文化民族国家(kulturnation):“基于看似客观的标准,如共同的遗产和语言、明确的居住区域、宗教、风俗和历史,以及一种不需要由另一个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形式来调解斡旋其事物的想法。对于统一的意识,共同的归属感,在国家的影响之外发展起来 …… 个人几乎没有选择他所归属的民族国家的自由”。

关于中国日益极端的民族主义氛围已经无需多言,有眼睛有头脑会思考就可以轻易辨别,那些故意装瞎或者没有思辨精神的人请自己随著洪流裹挟即可,不要代表其他人。尤其需要警惕独裁威权下的极端民族主义形式,比如法西斯主义,以“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爱”,其定义、型态可参考: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03-mainland-reviewtroops-xuben/

7. TrollHorizon,回应《新时代民族主义的四个特征:习时代的“爱国”动员,与过去究竟有何不同?

在西方留过学的人也有民族主义者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大多数的人之所以会去西方留学,大多都是因为对西方有着某种憧憬,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大多数能留学的人家里都不穷,体会不到体制有缺陷的地方。

来到西方国家之后,西方国家自身的问题自然会暴露而让某些人失望,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个人经历。西方的舆论对中国、甚至是中国人和华人都往往是一边倒的,而有些西方人对Chinese的看法很二元:如果你什么都支持西方你就是good chinese,不支持就是被洗脑、commie scum. 虽然很多时候西方人并不一定有恶意才有这种态度,但这个态度还是十分傲慢、让人上火。更别说时不时会碰到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知道国内体制缺陷、或者无法原谅被歧视的人沉迷于民族主义鸡汤也不足为奇。

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留学生里即使有民族主义者,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会对西方软化。但是这些人也不敢发声啊,所以SNS上面就只有民族主义的声音,搞得好像留学生都是小粉红一样。

8. tmwc_ks,回应《死亡笔记:香港新选举前夕,公民社会在体制内外遭遇连场打击

我以为这大半年来,仍继续的,由上而下的整理,其中一条主线是对各类民众团体的抑扬攻建。这里不简称群团或民团,以免混淆,而且部分团体并未见接受党的领导,统称群团似未妥当。

抑,这文已提了不少。党或/和政府打不进去的团体,现在就抑之,使其自散之,或变相解散之。三数年前有一党已成先例,今时扩大了。社团或工会可以取消登记,会否日后强制把某些有限公司式的社团清盘,或有可能。犹记得司徒华想把教协变得党来不侵,是侵不了改造不了,但还有令其自散的能力——这不一定是始料不及,但从前的机会率看似极微而已。

扬,派饼也。派的饼主要是选委席次和团体选举权。选民多了以团体为单位,拉拢控制实质决定投票者更易,团体一般成员亦更难左右团体的一票,核心成员投过票就过了海,只有后来问责,票收不回,甚至问责不能。这些获扬的团体,有的是已成功统战有年,有的是拥国新团体,平均的爱国分数,应比全港市民平均数高些。

爱国一直不嫌多。有些民众团体还得要攻下来,哪怕今回未授饼与之。例如说,校友组织和业主组织。校友组织可收一校旧生之名,两年前事例很多。校友会对外号召的虽是一校之友,但背后窄者一区街坊,阔者全港各界上中层亦有之。业主组织吗,就是地区的重要基本单位,虽未必不及区议会选区广,但也有组织或影响日常生活的可能。近十年来不少两类组织选委员,竞争激烈,后浪累累,原有旧人或保守派损折不算少。但团体管治是不少旧人为人诟病之处,难服有所要求的一众及年轻人,如何不监粗,完善管治以图收复失地,短期间或不易。盖这类组织的内部治理经验,党和政府现时未必能转移或给予。而本地民众团体管理不善的消息,屡有所闻。

而叫另一些民众团体不反管治,多做实事,拒搞政治,已开始了。

建以助攻。重视各类建设的政府,或者已有人想到加强法制建设,指明团体核心要有某比例的爱国者,以至是爱国者治团;复杂如修订《公司条例》加入类似规定,亦未必极难。另一建或是多建和加强社团,社团也趋向群团。日后教师或必是教联成员,工联会各属会积极找回一众当年因进修班减学费入会的会员,日后好好管理,甚至再办多些组织组织每一个人,“让过去揾食忙得只有家庭和自己”的,都感受下组织的一丝温暖,都未必太意外。

然而,当网上群组饭圈都大行其道,民众组织看怕尚有另一些绕过的门道。攻防或大言全胜,都至少还有一段日子。

9. Detective、谨言慎行之前、Solidus_xin,回应圆桌话题《反垄断、限制数据收集,一系列针对网路巨头的新政将如何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

Detective:我是学习反垄断法专业的。个人认为,相比于美国和欧盟,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具有更强的政策性,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缺少一种独立性。以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而被罚款的案件为例,国内的很多学者都对市监局的处罚决定书持质疑态度,因为里面缺少纤细的经济调查分析,更多是以一种主观的、缺乏论据的态度去分析这种行为给市场所带来的可能结果。法律所应当具备的稳定性、客观性、严密性都没有得到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反垄断法更像是政府借以控制市场的一个工具。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管制式经济思维注定了不会容忍市场出现权力较大的垄断企业,像是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维压根就不会被中国反垄断的执法和司法采纳,这种根本性的经济指导思想就注定了互联网大型企业的命运。

这种干预、管制式经济思维的另一个结果是,虽然关注数据的法律在不断完善,但这些法律更加重视的是政府对于企业数据的监管权利以及企业所应当遵循的义务,但是有关公民个人的信息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始终不够系统化和细致化。决定公民信息权益能否得到实现的钥匙掌握在政府手中,而非公民个人手中。

谨言慎行之前:@Detective:这不是废话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垄断法本来就是敲打民企和资本的工具,法院也是喉舌罢了。

Detective:@谨言慎行之前:反垄断法在欧盟被称之为“经济宪法”,除了赋予执法局以打击违法垄断企业的权利之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限制国家对于市场的干预能力,保证这种干预不超过法律的界限。否则就可能以维护竞争的名义去扼杀经济自由。因此欧盟处理反垄断案件的司法机构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独立性的,而美国法院则本身就是三权分立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会附属于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对于案件判决影响最大的更多的是经济学思维的发展,明显可见以上世纪70年代为节点,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崛起,法院开始减少反垄断法的打击范围,很多之前被视为垄断的违法行为都不再认为不法,从上世纪的洛克菲勒垄断案到本世纪的微软案,法院观念的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说到底,反垄断法虽然以赋予国家干预权力为手段,但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竞争自由。“自由”才是最高的价值所在。

Solidus_xin:@Detective:中国的反垄断法像一把刀,政府手里的刀,可以指向不顺从自己意志的企业。对政府来说,只要企业听话,垄断与否不是关键。但他们不会永远信任企业,就像反垄断法永远不会落到国家企业的头上一样。马云展现出了干预政府决策的意图,引起了在位者的不满,才会导致阿里被罚。

10.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反垄断、限制数据收集,一系列针对网路巨头的新政将如何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

其他不说,我说一点,电话号码实名制注册制度是最让人反感的。

实名制,ok,既然是政府制定的规则,我遵守,可以。但是能提供一个统一的类似Apple公司提出的保护真实Email转寄随机Email地址的API接口吗?现在实名制完全是由厂商接手的,厂商可以要你的任何权限,还打着“需要实名制”的大政治正确牌,结果为了“保护隐私”的电话号码注册制,成为了厂商强取豪夺用户隐私数据的第一个门户。想用邮箱注册?不好意思,根本不提供。

有些人讨论说拆分公司或者反垄断是大政府,家长制的体现,这个我不完全认同,反垄断在发达国家有一套成熟的流程。问题是,做大政府,似乎也没做到底,当然这也不能说是完全怪政府,毕竟政府自己办公都还在用盗版或者批量激活的win7,甚至xp(现在批量采购OEM的PC预装正版Win10稍微情况好转点)

政府对高新技术的不敏感或者说反应慢,几乎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同野草般生长,而中国网民对毒瘤软件缺乏诸如集体诉讼等对抗的手段,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霸权早已经构筑完成,反垄断也许是把好刀,但是它切下来的蛋糕分给谁,这个问题才是核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