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螺丝从哪里松掉的:太鲁阁事故后,五大场景还原台铁灾难链条

在台湾搭乘火车,为何渐渐成为让人无法安心的移动方式?事发满月,我们从乘客视角全面检视台铁系统性风险。

2021年4月6日,花莲“太鲁阁号”出轨事故后,工作人员从隧道中抽出一辆损坏的火车车厢。

2021年4月6日,花莲“太鲁阁号”出轨事故后,工作人员从隧道中抽出一辆损坏的火车车厢。摄:Ann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特约撰稿人 林庭苇、记者 李易安、设计师 郭瑾烨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5-03

#普悠玛事故#太鲁阁事故#太鲁阁号#台铁#每周推荐#台湾

台铁太鲁阁事件发生至今,已经满月。台湾政府制作了相关的检讨报告、国内外媒体竞相议论,众人的焦点,只有一个:台铁为何如此不安全?如何才能更安全?问题的答案,也不复杂。无论是退休官员、相关专家到基层工人,都直指台铁的“组织文化”出了问题。

然而,究竟台铁的“组织文化”是什么?怎样的组织文化,才会让事故不断发生?要如何改变这样的组织文化?

多数的公共讨论,往往直接跳到第三点。许多专家认为,台铁必须往“公司化”方向前进,才能真正改良体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意见,毫不意外地遭到工会的反对与抵制,台铁改革之议,乍看就会在此滑入经典的两难困局。

然而,身在台铁以外的广大乘客们,却怎样也还看不明白,台铁组织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台湾的科技与经济实力,为何作为基础设施的铁路运输却让人无法信任与安心?端传媒仔细采访台铁基层工人每日工作现场,以五个情境为你解说:当乘客坐上台铁的那一刻起,将会面临多少系统性风险。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