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互联网政治

自嘲反讽还是加油鼓劲?——流行网络的热词“打工人”到底有何源起?

平台数据分析工具显示,“打工人语录”在10月中下旬突然在社交网络刷屏,但它的起源则要追溯到一个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

2014年12月9日北京,工人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离开建筑工地。

2014年12月9日北京,工人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离开建筑工地。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比利小子

刊登于 2020-11-13

#互联网政治#比利小子#评论

10月中下旬以来,“打工人”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最火的新晋热词。和大部分中文网络热词一样,它流行之初带有的些许无奈自嘲的色彩很快就被白领阶级、娱乐明星和官方媒体稀释,转而变成了励志鸡汤中最新的一剂调料。不过,探究“打工人”这个词汇的生成、传播和变异,仍然可以算是一件有趣的工作。

淫梦民和抽象话,孕育“打工人”的土壤

“大专人,大专魂,大专都是人上人”、“以后985、211都是给咱们打工的”

多个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都显示,“打工人语录”和表情包是在10月20日左右突然在社交网络刷屏并且成为话题的。不过它的起源则要追溯到一个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

“抽象带篮子”真名陈义,1996年出生,大专毕业,做过保安,通过网络主播平台和视频网站走红。他的视频主要分为两种题材:一种是通过鄙视高学历人士来呼唤大专生的身份认同,例如广受模仿的“大专人,大专魂,大专都是人上人”,以及“以后985、211都是给咱们打工的”;另一种看起来像是励志,例如“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点还没起床的人啊,你压根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

这两种言论看起来有些矛盾,要理解就需要去认识所谓的“抽象文化”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