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天能》:颠覆世界的2020年,诺兰对观众的最后请求

尼尔这个来自未来的时空旅人就是观众,观众可以参与剧情见证角色生死,但是观众无法改变剧情。

导演Christopher Nolan在《TENET天能》拍摄现场。

导演Christopher Nolan在《TENET天能》拍摄现场。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郑秉泓 发自高雄

刊登于 2020-09-14

#信条#诺兰#2020#电影理论#天能

做为2020年 Covid-19 肆虐下全球最具指标性的好莱坞电影,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opher Nolan)第11部剧情长片《天能》(Tenet,大陆译名“信条”)几经延档之后,八月底起依序在各国地区戏院正式商映,意义自然不同。这已经不只是台湾票房破几亿或北美及全球票房受疫情影响多大的数字纪录,诺兰对于拍电影、影像创作和看电影这件事长期以来的中心思想,不仅是近乎信仰的坚定追求,面对2020这个特别的年份,更是一次可敬而勇敢的挑衅。

《天能》是诺兰制作成本最高的原创作品,与过往不同的是,常合作的配乐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及剪接师李‧史密斯(Lee Smith)这回因时间冲突未能参与,改由以《黑豹》(Black Panther)配乐获得奥斯卡奖的配乐家路德维希‧葛兰森(Ludwig Göransson)及与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数度合作的剪接师珍妮弗‧拉梅(Jennifer Lame)合作,演员方面除了诺兰电影不可或缺的老面孔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及合作过《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的肯尼斯‧布莱纳(Kenneth Branagh),充满新鲜感的卡司组合,说不定日后有机会像《黑暗骑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延伸到《全面启动》(Inception)、《星际效应》(Interstella)那般,开启全新的诺兰班底宇宙。

最核心的作者思维

《天能》是一部情节烧脑的谍战片,但这仅仅是它的表层。如果把《黑暗骑士:黎明升起》和《全面启动》视作诺兰版本的《不可能的任务》,如果把《天能》当成诺兰终于拍出自己版本的007电影,便会发现无论取材美漫超级英雄、师法影史情报特务、还是自己原创的盗梦者角色,之于诺兰,故事角色情节布局再怎么重要都只是其次,向经典电影致敬绝不只是单纯影迷式的狂热,最关键最核心的作者思维,永远是为了用电影解释电影,用电影解构电影,用电影去探索电影。

《顶尖对决》(The Prestige)里头说所有魔术都包含以虚代实、偷天换日,以及化腐朽为神奇三个步骤,其实把“魔术”两字换成“电影”一切都成立,因为这正是诺兰创作的终极核心,是他的创作信条。信条,就是《天能》的英文片名。Tenet,亦即信条、宗旨,在电影里头是个成立于未来,穿梭到了现在以解救世界的秘密组织。Tenet 是无论正读还是反读结果完全相同的 Palindrome(回文),诺兰善用科学、天文和数理交错古文明、宗教符号来架构电影世界观,让角色背景和情感处境更形丰富多元。在《全面启动》和《星际效应》是希腊神话典故,这回《天能》则是巧藉古罗马庞贝城遗址石板上直竖各五排的回文(即萨托矩阵)来发展剧情,如果纠结于电影中逆时、顺时所造成的时间和空间紊乱,对于片中提到的熵、祖父悖论越听越困惑,不如看看萨托矩阵(Sator Square)吧,诺兰可是连影评都已经提前替影评人写好了,毕竟那句“别试著理解它,感受它”效果非常强大,你能从这个矩阵中感受多少,从 Tenet 这个字解读多少,对于电影《天能》的理解也应该差不多足够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