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爱用国猪最光荣?台湾猪的蹄爪,陷于三个迷思中

在新一波疫后贸易战开打、全球供应链洗牌的浪潮之中,以小吃文化为傲的台湾人想继续守住一方平静的餐桌,并非易事。

2019年1月5日,金门金城菜市场的肉贩出售刚送来市场的猪肉。

2019年1月5日,金门金城菜市场的肉贩出售刚送来市场的猪肉。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陈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0-09-04

#美国牛肉#美国猪肉#AIT#台美关系

2020年8 月28日下午,台湾总统蔡英文宣布,将开放含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以及30月龄以上的美国牛肉进入台湾,指出这是“做出一个关键的决定、解决一个悬宕已久的问题”,蔡英文并同时指出,此举将成为台美经济进一步合作的重要起点,她呼吁国民,“要把握机会,为国家整体经济利益跟总体战略,做出长远正确的决定。”

在台美关系来到数十年最好状态的时刻,这项重要宣示,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批评这是“用全民健康支付美国保护费”,许多民进党政治人物于2012年表态反对瘦肉精美猪的言论也被一一翻出来,批评昨是今非的态度犹如“跨时空打脸”。事实上,美猪、美牛议题,一直被认为是台美贸易间必须排除的贸易障碍,历任总统从陈水扁到马英九,再到蔡英文,都必须对美方交出答案卷。

199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开放莱克多巴胺这种瘦肉精可使用于猪只饲养,以增加猪只瘦肉、减少脂肪比率,也针对猪只不同部位,订定了残留标准。2005年,台湾于总统陈水扁任内,开放美国猪肉进口,但仅限于没有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猪肉,美方也没有因此而满足,希望进一步促成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猪肉输出台湾,频频释放讯息,台湾必须开放美猪美牛,才能取得台美贸易协定谈判的入场券,成为历任政府都得面对的难题。

2006年10月,扁政府进一步公告莱克多巴胺为禁药,2007年却预告解禁,引发猪农激烈抗争后,临时转弯,维持禁用。2008年,政党再度轮替,马英九上任后,即提出有意开放美牛进口,但因狂牛症风险、含瘦肉精等疑虑,引发民间反弹。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