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Black Lives Matter

歌单:黑人音乐中从来不缺席的社运呼号,就如同他们从未远离的痛苦

近期非裔美国人的平权呼声蔓延到文艺界,其实谴责与诉求从未在他们的音乐之中缺席。

2017年6月3日,Childish Gambino在纽约的一场演出。

2017年6月3日,Childish Gambino在纽约的一场演出。摄:Burak Cingi/Redferns

端传媒记者 张书玮

刊登于 2020-06-12

#音乐#美国政治#种族平权

George Floyd 遭警员跪颈致死的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社会运动及文化范畴的响应,激起了又一轮激烈的平权运动。唱片厂牌 Republic Records 宣布不再使用 Urban Music 一词,这个词长久以来被用以描述具备当代气质的一种音乐融合风格,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吸收节奏蓝调,骚灵,拉丁,雷鬼等元素,电台为了塑造出一个更具商业营销潜力的名字,动用了 Urban 这个相当暧昧的字眼。Urban 从八十年代起,变成了一种称呼非裔美国人的隐晦指代。近年来一直有学者和评论家呼吁取消,但未有成效,趁着这一波运动热潮,唱片公司开始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否能成功还属未知,却抓住了一个相当引人关注的契机。

但我们无法指责政治议题在音乐层面的介入,几乎由非裔美国人全力搭建起的流行音乐基础,本身就与非裔人群政治与社会地位密不可分。中文世界近四十年向听众介绍所谓的黑人音乐,最早由非洲人带入北美,被奴役的非洲人生活和娱乐都受到规管,音乐是他们逃避现实发泄情绪的少数有效方式,由口头传唱开始,这些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将非裔社群连结在一起,从这些根源出发,慢慢演变出蓝调,福音,民谣,爵士,骚灵等多种类型。无论从南北战争的年代,到上世纪美国的大萧条,再到六十年代轰烈的平权运动,源自非裔美国人文化根基的流行音乐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早年被称为 Black Music,译介为黑人音乐进入中文语境。几乎每一位非裔音乐人都创作过涉及平权和种族问题的歌曲,几乎每一个年代都有这样的作品风靡全世界。我们尝试在有限的篇幅内,为大家推荐遍布于各个年代的歌,也浅述悦耳的旋律和律动的节拍下,这些音乐所包含的愤怒,无奈和悲凉。

Nina Simone - 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

Nina Simone 是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也是敢作敢为的民运人。她的作品横跨古典,蓝调,福音,爵士等多个范畴,是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她之所以开始关注和支持民权运动,皆因为自己的好友 Lorraine Hansberry。Hansberry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作品被搬上百老汇的非裔美国剧作家。《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这标题正是向她致敬,除了关注种族议题,Nina Simone 还写了不少歌曲,强调黑人女性应该自行定义美和自我价值,不为刻板印象左右。这首歌不久之后就被另一位推动民权的偶像 Aretha Franklin 翻唱,成为跨越不同世代的民运金曲。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