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江昺仑:疫情之下,谁替岛屿守住粮仓?台湾农运百年小史

自1920年代的左翼思潮始、至1980年代末期520农运的激烈冲突,乃至二十一世纪的第三波“土地正义”运动,百年来绵延不绝的农运,在现代化的激烈浪潮下替台湾留下了一方粮仓,也成为台湾今日面对全球疫情的最佳后盾。

1988年5月20日台北,农民北上示威包围立法院,民众加入抗争并与警察冲突。

1988年5月20日台北,农民北上示威包围立法院,民众加入抗争并与警察冲突。图 : 邱万兴提供

刊登于 2020-04-19

#农运#台湾农村

【编者按】4月16日,台湾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在脸书专页宣布,农民职业灾害保险制度正式上路。在这篇文章中,陈吉仲如此回忆:

“32年前,我当时读大三,参加了五二○农民运动,因为农民走上街头,所以才有隔年(1989)农民健康保险的开办,然而相较于其他职业,农民仍未获得完整的福利照顾。一晃眼30年过去了,我们终于才又建立了农民职业灾害保险。台湾每个职业都有职灾保险,就只有农业没有,但从农的职灾风险却是其他职业的4倍。前年11月通过的农民职灾保险让已经参加的23万农民可以在工作时获得保障。”

陈吉仲之所以会将“五二○农民运动”与农民职灾保险相提并论,乃是因为“全面办理农民农眷保险”即是当年农运的七大诉求之一,转眼三十年过去,参与农运的学生推动当年的诉求成为实际的政策,而台湾的“农运”也经过了几番转生,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文作者江昺仑为二十一世纪初的台湾农运参与者,他将五二○农运上溯至20年代的左翼思潮、下延至近十年来的“土地正义”相关运动,为台湾农运写下一段小史。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各国益发重视粮食安全的此刻,回顾台湾农运历史,别具意义。当然,台湾当代三农面貌,同时受到日本殖民政府农政菁英(如新渡户稻造、矶永吉等)与众多战后美援农复会官僚所影响,亦受19世纪以降的国际贸易局势所左右,惟其并非本文重点,故先略不论。

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台湾青年世代燃起了烽火,集体挑战威权体制,象征了一个民主世代的诞生。早在野百合事件之前,学生们就已经积极参与各地的农民运动。1988年7月民主学生联盟(民学联)就与农民联盟合作,组成“农村巡回工作队”,协同农民进行抗争行动,因此野百合是受到农民运动的影响,当时的参加农运的学生,也有部份成为野百合的核心成员。

台湾现代史上有三波农民运动的高峰。第一波农民运动是在1920年代,当时全世界左翼浪潮兴起,当时接受到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台湾知识分子,接触到了一战后全球“民族自决”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思潮,纷纷投入“民族、阶级、妇女”三大解放运动当中。

而1920年代也是地主及资本家阶级剥削农民非常严苛的年代,于是以各地知识分子协同农民,组成农民组合,进行对地主及资本家(制糖会社)的抗争。特别是1925年的二林蔗农事件,可谓台湾第一场现代化的农民运动。可惜后来日本政府日渐倾向右翼集权,所以大规模扫荡左翼人士,1930年代之后,农民运动即销声匿迹。

第二波高峰是1980年代,台湾社会运动风云迭起的时代,当时因为国民党政府急于促进台美合作,并积极争取加入GATT(关税暨贸易总协定),陆续开放火鸡肉与香吉士等农产品进口,成为台湾农村长期遭到压迫之下,引爆农民怒潮的导火线。因此1987年社运人士协同果农成立“山城区农民权益促进委员会”(简称山城农权会),抗议水果进口,点燃了1987及1988年农民运动的烽火。直至1988年5月20日的“五二〇运动”为运动最高峰,运动参与人士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后遭强力镇压,之后检警逮捕130人,导致运动声势下挫,1990年代再也没有类似规模的运动发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