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郭婷:恶在细水长流处——日常暴力与“N号房”

需要警惕把这些问题作为“韩国问题”的特殊论,而忽视这些问题有多广泛和日常,不止于一个国家,不止于两性之间。

2015年首尔,人们正在参观一个由时装名牌策划的展览。

2015年首尔,人们正在参观一个由时装名牌策划的展览。摄:Ed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0-03-30

#郭婷#评论

N号房事件爆出后,每天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源源不断的讨论,包括讽刺韩国男权、批判韩国娱乐圈和文化产业、惊叹涉案人数、讨论各地迷奸现象、探讨社交软件的漏洞⋯⋯这些讨论本身都有意义,但当事件过于夸张时,很容易被“他者化”,仿佛问题远离我们的日常经验。

批判绝对暴力很容易,日常歧视和轻视却很容易被忽略。绝对暴力和日常歧视、轻视基于同样的结构,后者让前者成为可能。N号房事件不仅可能、而且正在发生于每一个社会,它背后的结构性暴力也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不经意间“细水长流”,因为日常而被常态化。

日常暴力的内化与承袭

这些网络现象既带著看客和免责声明的态度,又将韩国与其他地方区分,无意间把整件事的暴力问题变成韩国文化的问题,让它成为异域奇观,好似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距离遥远。

还记得台湾作家林奕含吗。林奕含指在中学时曾被补习老师性侵,但无处申诉,甚至不得不与性侵她的人进入情感关系,最后以自身经历写成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不久她便自杀了。林奕含去世后,当地地检署认为性侵一事乃告发人主观臆测,查无其他客观积极证据可资佐证,宣布不予起诉。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房思琪》那样的悲剧经年累月,问题不仅在于直接暴力,更在于所有迫使人们无处申诉和反抗的机制。那些偏见和不平等的暴力贯穿家庭、学校、司法、媒体、舆论,远不止男女之间。因为教育机构和司法机构的不作为,可能有无数个林奕含;因为社会舆论和家庭结构的一如既往,可能有更多年轻人遭受暴力却无法得到理解和支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