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业与政治中欧关系国际深度

十字路口上的波黑煤电:中国的推力和欧盟的阻力

中国的资本和建设力量,正在改变全球煤电布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里有一个波黑的案例。

由塞尔维亚公司运营的斯坦纳瑞是波黑第一间私有煤电厂,这里廉价的褐煤降低了电厂的成本,使其能用更低的价格销售到欧洲能源市场上。

由塞尔维亚公司运营的斯坦纳瑞是波黑第一间私有煤电厂,这里廉价的褐煤降低了电厂的成本,使其能用更低的价格销售到欧洲能源市场上。摄:宁卉/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宁卉 发自波黑斯坦纳瑞、图兹拉

刊登于 2019-12-10

#丝路碳迹#一带一路

编按:中国将怎样参与到现有国际规则之中?答案隐藏在不同领域,气候政治中的煤电发展,便是一例。逐步退出煤炭和煤电产业是走向清洁能源的基础,也是各国减排承诺的关键。中国是煤电大国,不仅在国内,也正透过资本和建设力量进入其他国家。

在2019年的气候大会期间,端传媒以中国在海外的煤电投资足迹为切口,试着做出一份层层深入追问,点击查看“中国海外煤炭足迹”专题综述《图解:丝路碳迹──中国的海外煤电版图》。本篇是专题第二篇,走进东欧巴尔干国家波黑:中国资本的注入,与当地国原有的政治和经济困境产生的“化学反应”,左右着该国的能源转型未来。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又走了。西巴尔干半岛国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的一名煤矿工人伊兰(Jerimic M Eoran),对中国的印象已经所剩不多。

瘦瘦高高的伊兰今年43岁,从17岁那年开始在老家斯坦纳瑞(Stanari)盆地的一个露天褐煤煤矿工作。他的爸爸、他的爷爷,也都在这里头工作。巴尔干半岛煤炭资源丰富,斯坦纳瑞盆地的开采,可以追溯到1948年。伊兰的记忆里,煤矿开采的节奏一直很慢,2004年前后几乎停产,一直到2012年。那一年,煤矿边建起了一座新电站。

2005年,一个由塞尔维亚商人 Vuk Hamovic 创立、总部位於伦敦的EFT(Energy Financing Team)公司,接管了斯坦纳瑞煤矿,并开始计划新建一个煤电厂。给电厂融资3.5亿欧元的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建厂的则是一家总部位于四川的中国央企: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底,项目签订合同开工,2016年竣工。

伊兰还记得驻扎在煤电厂附近的那几百、多时上千名中国工人。“原来中国人的名字都有含义,”伊兰和身边好奇的当地人,会透过随行来的中国翻译女孩,简单聊一些关于中国的事情。不过有些事情他也不敢去查证。“听说,有一个中国工人的父亲去世了,那人想回国参加葬礼,但他的老板不准他去,他就上吊自杀了。”

2019年8月的这天下午,我见到刚刚下工的伊兰时,他对几年前中国施工队印象最深的,便是这条口口相传的流言。此时,斯坦纳瑞煤电厂已经运转了将近三年。那个施工营地还在,但早就空了。竣工后,东方电气留下了一些工程师,确保EFT的团队能够顺利运转这间电厂;如今也基本撤走。留下了一座崭新的300MW(30万千瓦)的斯坦纳瑞煤电厂。

已经中年的伊兰与老母亲住在一起,老家的地底下都是褐煤,那片地十多年前就卖给矿上了;但新建的楼的位置不好,大雨时,因开矿改道的河道会漫到自家院子里,最严重的一次,把整层楼都给淹了。他一直没有娶妻生子,心里觉得,孩子长大要是还再挖煤,则实在太没有盼头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