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小丑》暗黑版灵魂自由之路:当制度暴力激发个体暴力

如果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暴力视若无睹,而只聚焦于个体滥用暴力的失当,这个世界难道会变得更好吗?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图:电影公司提供

特约作者 贾选凝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10-13

#《Joker》#《小丑》#电影

在看完《小丑》的第一个瞬间,我竟然想不到该如何形容影片带来的巨大震动。唯一能确定的直观感受是:这是个人目前为止看到的“年度最佳”:一部绚丽精湛的类型片,放在此刻当下的现实语境中又极为应景。

任何一部好电影的成立前提,首先是抛开话题性与种种外延讨论,影像本体要足够杰出。《小丑》正是这种佳作。这部获得今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影片,在前十分钟就呈现了极完美的运动镜头:装扮成小丑举著大促销广告牌的亚瑟,被不良少年抢走了牌子,他一路穿越车流人群跑去追——剪接与节奏之精准流畅,足以作为街头追逐戏的范本。

而后两场地铁戏的视听语言同样出色:亚瑟第一次开枪杀人的情绪爆发,完全是靠忽明忽暗的地铁光效去推动。后来警察追捕他时,地铁已被戴小丑面具的抗议市民迫爆,小丑混入了无数张小丑面孔里,脱身过程则拍得一气呵成。

非常电影的电影

在这些娴熟的商业片技艺之外,《小丑》更可以被视为一部审美意义上的“纯电影”:它不但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片,反而更像一部社会写实犯罪片和具有强烈舞台美感的独角戏。个人认为片中最美的部分,是小丑那些浓墨重彩的绚烂独舞:每一次都与杀人有关。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