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港人北上,仅仅为了工作?

离开香港去中国大陆,与移居外国有什么分别呢?

2019年,香港。

2019年,香港。摄:林振东/端传媒

李宗泰

刊登于 2019-06-29

#周耀辉#李宗泰#端 x SHKS#移民#香港研究

【编者按】:本文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与《端传媒》长期合作的稿件。SHKS成立于2017年,是由全球21个国家、250多位学者组成的多学科、多院校合作的独立研究组织,协会关注香港本地、香港与中国及亚洲的关系,涉足领域包括政治、历史、社会及文化研究等,主要目标是促成本地与国际、学者与学子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并鼓励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从2019年2月起,SHKS每月在《端传媒》上刊出新近的研究成果。

过去十年,我们常常会听到身土不二、强调本土身份的年轻人。与此同时,全球化使人才流动变得比以前更频密,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无办法紧守某地,必须四海为家,以寻找机会。听起来互相矛盾的环境转变,怎样影响在这段期间离开香港的人呢?如果目的地是中国大陆,会否与移居外国有所分别呢?

早在2008年,香港就有文化人提出“离开香港”的主张。香港文化人梁文道于《明报》刊登〈一个最后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文中提及不少将个人的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国大陆的电影人、设计师以及作家。梁指这种现象是“这个市场的现实,这个社会的现实”:“中国崛起”,香港日渐边缘化,香港文化人纷纷离开香港,接下中国大陆的创意产业工作机会。梁文道的观察呼应著香港新闻不断强调的一种论述:“衰落的城市要怎样面对拥有庞大市场的强国?”

这种论调所“揭示”的道理似乎很直观:一个城市,市场庞大意味著工作机会多,就好像能够吸引到更多人才。然而周耀辉博士在2014-15年间寻访了12位过去20年移居北京与上海的香港文化人,从他们的移居经历中发现更多复杂的因素。

一直以来国际学术界围绕“创意城市”的研究多著重于两大政策因素:“工作机会”与“城市吸引力”。周耀辉认为这种研究至少有两项欠缺:一,没有把握到具体的本土性,例如中港地缘政治对“移居”的影响;二,也没有从微观的“创意阶层”角度出发,关注人们作出移居决定时相关的其他因素。周耀辉特别提到有关中港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地缘政治很多时关注地理上的远近以及相应的政治影响。但谈及中港地缘政治,它还涉及中央政府与香港民间相持不下的政治立场:中国以同化策略治理香港的同时,香港人却更多希望保留城市的独特性。在与文化人的访问中,他亦提出了地缘政治以外,三个与个人经历有关的构连(articulations):性别与年龄的多元交织(the intersectional)、偶然性(the contingent)、以及迂回(the circuitous)的移居路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