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影评集《台湾电影变幻时》:何为郑秉泓笔下的“台湾魂”?

用台湾魂当标题是浪漫也是热血仍在的证明吗? 看电影的人或许不需要影评就能沉浸在导演的美学里,但有高度的影评却能点出观众未能察觉的脉络与因果。

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

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图: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萧秀琴 发自苗栗

刊登于 2019-04-07

#《台湾电影变幻时》#台湾电影#郑秉泓#电影#台湾

评评论,大抵从两个面向,一是论述的主题、二是评论者的本质。评论电影评论集的工序又更复杂一点,是关于美学的角度与品味的绝对主观,必定造成超乎异常的歧异性,所幸我要评论的这部作品锁定了范围——台湾——但这又太政治了一些,再幸运一点的是,又有哪一项事物不政治呢,就像音乐评论常说的“音乐就是政治”,电影何尝不是?尤其是在台湾。

评论一位写了20年电影评论的作者,他每周平均看5部电影,一年看超过250部电影,看完电影马上写500字短评留存;日常的工作是看电影和写影评,兼差教书、策展、当评审和跑影展,郑秉泓得以在八年之间出版了两本影评,并且只是收录了台湾电影的“爱与死”和“变幻时”,而“台湾魂”只是台湾电影的上半场。

《台湾电影变幻时——寻找台湾魂》23万5千字90篇文章收录2010年到2018年的评论,前一本《台湾电影爱与死》73篇20余万字在2010年6月出版,是他2002年7月开始在pchome新闻台写影评以来的选集;然后,他承诺读者要在2021年之前将《台湾电影变幻时——活命交叉口》出版,指陈“那会是我对于21世纪台湾电影第二个十年的个人总结。”     对于20年来甚至更久,在他从法律系毕业到英国念电影之后,他是以“看电影”的角度来经营人生的台湾年轻一代知识分子,雕琢文笔的方式无以避免的师从心仪的大师和无法回避要与岛屿命运相依为着眼点。郑秉泓的影评传达出台湾电影文化变迁中,台湾文学本土性进程与台湾社会文化的现代性。

师从心仪的大师这一点,在诗人鸿鸿的〈序〉以及自己的〈后记〉中都有提到的影评人李幼鹦鹉鹌鹑这位台湾文化圈奇人,就像鸿鸿说的,电影圈的人都知道作者是李幼鹦鹉鹌鹑的粉丝。李先生的电影评论当然是评论圈的一绝,旁征博引的工夫无人能出其右,并且意见清晰,直抵核心。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