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专访艾力克·菲耶:你有一千种孤独,但文学是你的避难所

文学本身就是在练习缓慢,而在这世界维持缓慢,让情感、诗意与美这些观念能够在此避难,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抵抗,就是反叛。

法国作家艾力克·菲耶。

法国作家艾力克·菲耶。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作者 朱嘉汉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02-28

#Éric Faye#台北书展#书展

​法国作家艾力克·菲耶(Éric Faye)在台湾已有第三本作品译本——《长崎》、《三境边界秘话》与最新出版的《巴黎》。他也终于来到台湾,在2019年台北国际书展与这里的读者见面。

​认识他名字的读者,无论在法国或是台湾、日本,大部分都是透过荣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Grand prix du roman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的《长崎》。《长崎》借由日本一则社会新闻,探索现代人的某种孤寂心灵,一出手便惊艳法国文坛。作为一个记者,菲耶经常阅读各种荒诞的新闻,然而作为一个小说家,却又从荒诞之中,找到某种普遍性,并且不消灭事件的独特性。

不间断的亚洲好奇

​《长崎》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的好运,比如碰上好的题材或好的灵感才成就出来的。著作甚丰的菲耶,一直没有间断对于亚洲的好奇。他写过关于秦始皇的奇想短篇,卫城即将翻译出版的《消失的日本人》(暂译)处理在朝韩的日本人,也在去年的《亚历山大·大卫-涅尔的脚步(Dans les pas d'Alexandra David-Néel)》描绘了一场云南与西藏间的大旅行。

​在他身上看得到许多作家都拥有的矛盾性:外表冷静内心却热情;向远方探索却往内心更私密处书写;行为优雅缓慢但思考与出版十分有效率;书写异境反而更反照书写者自身的文化(譬如书写东方时,却更清楚反映西方文明的样貌)。​于是,既令人意外却又十分合理地(也可说是可以预期但还是让人惊喜的),他在台北书展的公开讲座、出席、签书活动外,每天都自行安排行程,不依赖翻译而去参访他感兴趣的名单。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