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祭侄文稿》东京现场:超越现实政治的文物精神

文物之所以为文物,价值并不是在“物”,而在“文”。对文物来说,最大的伤害不是物理的损害,而是在价值意义上的损害。

《祭姪文稿》

《祭姪文稿》图:国立故宫博物院网页

特约撰稿人 穆木 发自东京

刊登于 2019-01-29

#《祭姪文稿》#穆木#评论

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开展第三天,和两岸掀起的舆论风波相比,作为事件中心的东京上野公园却显得平静异常。上野公园是东京乃至全日本的艺术重地,集合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下简称“东博”)、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等等日本国家级展馆,几乎每天都有重量级的展出: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作品展刚刚结束,挪威国家博物馆将他一生几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都搬到东京,包括最为世人所知的《呐喊》;国立西洋美术馆中,画家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的展还在进行;而在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里,荷兰画家维米尔(维梅尔,Jan Vermeer)的特展也正与公众见面;“东博”的东洋馆,则在前不久结束了齐白石的作品展。

颜真卿特别展布置在“东博”中的平成馆,位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左后侧,排队进馆参观的队伍中,时不时能听到中文交谈;大多是关于网上的争论。对一些日本华人来说,若不是这次网上的舆论风波,他们也许不会来到现场。

平成馆门口悬挂著巨幅海报,主体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局部,在海报中下方的蓝色色块中,印著“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字样。特展当日门票是1600日元,凭票还可以免费到不远处的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参观王羲之的关联展——《王羲之书法的残影——通往唐代书法的道路》。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也为颜真卿特展贡献了近50幅珍品,包括颜真卿的《争座位稿》和张旭的草书经典《肚痛帖》。“东博”和“台东区博”两个展览相互配合,覆盖了许多魏晋至隋唐的重要书法作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