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李子:我们批评基因编辑伦理问题时,到底在批评什么?

技术伦理的两个层面常常在此类争论中纠缠不清,乃至被模糊焦点,甚至置于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2018年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婴儿已于11月健康诞生,她们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2018年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婴儿已于11月健康诞生,她们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摄:Imagine China

刊登于 2018-12-06

#李子#基因编辑#评论

11月28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贺建奎在重重争议中亮相,面对全世界公布了他的“成果”——露露和娜娜,被不完美地敲掉了CCR5基因的一对双胞胎女婴。

在整个会议“疯狂而克制”的气氛中,一边是以同样做基因编辑的科学家刘如谦、张峰为代表的领域资深专家对于此项技术的谨慎,以及对于贺建奎数据、技术和伦理方面的责问;而另一边是贺建奎打太极式的避重就轻,却丝毫不掩饰对于实验伦理的无知、以及对于技术的盲目乐观。“我感到很自豪,无比自豪”、“如果是我的孩子面临同样情况,我会第一个尝试”,贺建奎的这些话语让人瞠目结舌。

有趣的是,在中文互联网上,抛开技术细节不谈,即使对于伦理的探讨,也呈现出两股泾渭分明、无法对话的局面。一面是医药工作者、领域相关人士以及科普圈同仁们对于贺建奎罔顾实验伦理的、几乎一致的彻底批判,乃至相关单位都纷纷出面划清界限;另一方面,是网友们围绕着“基因编辑到底会不会让人类失控”的所谓“伦理”争执不休——有人认为这种大逆不道的技术就是洪水猛兽、会“污染人类基因”,甚至出现“应该将这两个婴儿当做实验失败产物赶紧处置掉”的骇人言论;也有人认为技术迟早会颠覆人类现有的规则体系、伦理道德,贺建奎“只是抢了个先”。

其实,他们谈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技术伦理的两个层面常常在此类争论中纠缠不清,乃至被模糊焦点,甚至置于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