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艺术家张爽:走过再多路,如何向内看见透明的自己?

“生命里面,你不一定要去讨好别人,不一定要做什么东西给别人看,而且是要将这种丰富性和能量性放出来。”

张爽执著“透明”,设法把内在的变得可观(visible)。《透明体》拆开来看,会发现有两个层面:一是“体”,一个物质性的、实在的、有生命的存在;二是“透明”,关乎内观、自我认识、以及呈现。

张爽执著“透明”,设法把内在的变得可观(visible)。《透明体》拆开来看,会发现有两个层面:一是“体”,一个物质性的、实在的、有生命的存在;二是“透明”,关乎内观、自我认识、以及呈现。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Sonia Wong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10-18

#展览

《透明体》,英文叫做“Translution”,是张爽在香港世界画廊(Galerie du Monde)最新的展览题目。这个她自己新创的词,由英文的透明“transparent”,与进化“evolution”结合而成。单由作品来看,这组《透明体》的创作概念与其前作《0视点》在物料或维度上都有重大变化。她解释说:“我的变化是从内到外的,作品里面有evolution,一直变化流动,并非固态。”

她的生活也如此,由中国走到日本,再到美国;艺术上由传统水墨出走到当代艺术;身分角色上,由年轻女孩蜕变成母亲:“我不会在一个地点停留得太久。”

张爽个展《透明体》。
张爽个展《透明体》。摄:林振东/端传媒

“铝网这种物料是有基础性的。它本身有硬的这种可能性,同时它也软,但是它不是完全软。”

离开家,就得不断地出走了

张爽生于1965年,从北京中央美术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代的中国,一切都在变化,1985年,“85新潮”美术运动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重要时刻,经过文化大革命和一连串政治社会运动,新一代艺术家都极其渴望新的冲击和改变,20岁的张爽也不例外。

但社会整体氛围依然相对封闭,教育领域也一样:“我在中央美院学水墨,当时我们可以看到的很有限,也只能在比较传统的板块里被训练。老师强调功力、技术、写实,他们不会首先想到你是‘艺术家’。对他们来说,艺术训练最重要的是技术。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可能很长时间都没考虑到一些关于艺术的根本问题。”这种艺术教育基本上是走苏联模式,也夹杂了中国传统学艺传承的观念:重技术训练和基本功,但能够接触到的艺术资源却有限,对现当代美术潮流、对关于艺术的根本性思考训练、对“个人”的探究与讨论,几乎都是缺席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