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being queer

金奕村:粉红经济,会是同志运动的解放还是灾难?

粉红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并非自发的生长过程,而是各种社会力量和话语介入下持续性的建构过程。

作为社交网络服务公司的新浪微博,将“同性恋”定性为敏感词,单方面切断与同志社群的复杂联系,实则低估了同志社群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图为北京,两名同性恋者在卧室𥚃休息。

作为社交网络服务公司的新浪微博,将“同性恋”定性为敏感词,单方面切断与同志社群的复杂联系,实则低估了同志社群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图为北京,两名同性恋者在卧室𥚃休息。摄:Brent Stirton/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10-02

#金奕村#评论#LGBTQIA

2018年4月,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为了肃清网络环境,要针对涉黄、暴力、同性恋题材等漫画及短视频内容进行集中清理。这一公告随即引爆了同志社群与性别友善人士的强烈不满。两天后,中国大陆官媒《人民日报评论》撰文《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试图平息众怒,认为网络公司在整顿网络内容时应该要把握好分寸,不然,把同性恋视为性侵犯、性暴力一类的非正常性关系,难免会引来舆论的焦虑。

这一事件中,作为社交网络服务公司的新浪微博,将“同性恋”定性为敏感词,单方面切断与同志社群的复杂联系,实则低估了同志社群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舆论影响力,致使其政治减害行为沦为一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但反观另一些企业,如2017年2月获得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的同志交友平台Blued(淡蓝网),加入LGBT职业人脉交流会的IBM、瑞银、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3],他们往往以“同志友好”(gay and lesbian friendly)的方式勾连自身与同志人群的关系,这种关系即是——粉红经济(pink economy)。

粉红经济

亦可译为“彩虹经济”、“同志经济”等。“粉红”起源于二战时期,纳粹在集中营里给同性恋者戴上粉红倒三角臂章加以区分,后来伴随着同志解放运动,“粉红”也被LGBT群体重夺(reclaim)为一种彰显身份骄傲与社群归属感的颜色。从字面上讲,粉红经济是关涉同志人群和性别友善人士的经济现象,如同志社交软件、同志酒吧、同志骄傲节、同志影视作品、彩虹旅行等应同志群体需求而生的商机。此外,粉红经济也指向利基市场(niche market)的营销策略、一种针对具有购买力的小众市场的精细化营销方式。

基于此,本文要回应两层问题:(1)粉红经济究竟是什么?粉红经济存在怎样的内部张力?(2)不同于仅仅将粉红经济视为纯粹的、不言自明的利基市场的观点,粉红经济究竟裹杂着怎样的社会性因素而被建构出来?

之于前者,笔者将借助新闻媒体与学术材料展现关于粉红经济的各类社会争辩话语;之于后者,笔者将以两份调查报告为文本分析素材,揭示粉红经济的社会嵌入性(embeddedness)。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