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香港教科书出版的“集体审查”,把番茄变成西红柿

谁在审查香港的教科书内容?我们追根溯源,分别访问了资深教科书编辑、作者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呈现教科书的出版程序、细节和外在因素,尝试解答这个“审查问题”。

从2012年香港掀起反国民教育运动以来,香港各科教科书出现不少具争议性的内容,其中有传媒揭露一份中史高中教科书的评审报告,发现教育局就教科书内容有不少不合理的修改。图为图书馆内的部分年代久远中史教科书。

从2012年香港掀起反国民教育运动以来,香港各科教科书出现不少具争议性的内容,其中有传媒揭露一份中史高中教科书的评审报告,发现教育局就教科书内容有不少不合理的修改。图为图书馆内的部分年代久远中史教科书。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范惜英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6-30

#九七21年

番茄是番茄,还是西红柿?六四该不该写,该怎么写,该写多少?自2012年香港反国民教育运动以来,香港中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大至内容篇幅,小至用字细节,不断成为媒体报导目标,甚至成为不少论者眼中的政治风向标。

今年四月,有传媒揭密一份中史高中教科书的教育局评审报告,质疑当中有不合理修改,包括把“中国收回香港”、“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等字句评为“措辞不恰当”。同月,政治团体香港众志比较了一部小学常识教科书的新旧两版,发现在“传媒功能”的叙述上,新版教科书删去“监察政府和揭发社会问题”一句,新闻业界一片哗然。

“中史科变成国民教育科,这才是最强大的恐惧”,曾为中史教科书作者、现为教协监事会监事的陈汉森说。恐惧的背后,是对政府和机制的深深不信任,质疑政府透过保密评审机制筛选政治不正确的教科书内容,令中史科沦为洗脑教育。

那么,在香港现行的教科书出版机制中,是否真的存在政治审查?或者说,现行机制是否政治审查的合适土壤?香港出版社在出版一本教科书时,需要经过甚么程序,有什么我们看不到的枝节?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