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吴木銮:星港派钱,与亚太地区发展主义的回归

一些跨国比较的发展专家指出,相对于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各级官员对GDP和经济增长的迷恋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近年来,区域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都对中国的经济成就津津乐道。

星港的财政预算案都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两地预算案支出的轻重缓急趋同,优先关注经济增长;两地都推出了针对部分人士的派钱政策。这些都反映了亚太地区在中国政府经济增长模式取得成效后的焦虑。

星港的财政预算案都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两地预算案支出的轻重缓急趋同,优先关注经济增长;两地都推出了针对部分人士的派钱政策。这些都反映了亚太地区在中国政府经济增长模式取得成效后的焦虑。摄:林振东/端传媒

刊登于 2018-04-12

#吴木銮#评论

香港立法会关于政府财政预算案的辩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星港的预算案都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不过,两地预算案支出的轻重缓急趋同,优先关注经济增长;两地都推出了针对部分人士的派钱政策。这些都反映了亚太地区在中国政府经济增长模式取得成效后的焦虑。香港作为中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特别行政区,施政理念已受中国政府影响较多,近年行政长官高度关注经济增长,呈现“发展主义”的回归。而新加坡也持续关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也为当地一些精英阶层所关注。相比之下,这些地区的社会政策发展均与欧美成熟经济体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反映经济繁荣的亚太区背后的隐忧。

派钱理念大不同:分红、扶贫

新加坡政府的预算案(2月19日)比香港政府的预算案(2月28日)早了十天左右公布。当新加坡预算案公布后,笔者与当地民众互动时发现,除了消费税(GST)税率外,新加坡本地人最关心的就是红包(SG bonus)。而香港当时预算案的讨论如火如荼,大多数政党,无论大小都要求政府派钱。最有趣的还是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的派钱四点论,在坊间引起热议。2011年,香港政府第一次给市民大派钱(6000元港币),上了国际新闻,但派钱后各方并不满意,此后各政党其实很少再提及派现金给市民。原因在于,对许多人来说,派钱是短视的,解决不了长远问题,因此任何一位聪明的政治人物是不会轻易要求政府派钱的。(注一)这种观点在香港和新加坡都普遍存在。不少学者和官员也秉持此理念。

新加坡政府的财政预算案将红包分为几个档次,每人一百至三百新币(约600至1800元港币)不等,不少人认为既然今后像消费税等税收会上涨,派钱也是一种政府让利的方式,但较少人将政府预算案派钱放在扶贫的议题上理解。
新加坡政府的财政预算案将红包分为几个档次,每人一百至三百新币(约600至1800元港币)不等,不少人认为既然今后像消费税等税收会上涨,派钱也是一种政府让利的方式,但较少人将政府预算案派钱放在扶贫的议题上理解。摄:Roslan Rahman/AFP/Getty Images

不过,现实政治却指向了另一面。不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今年的预算案都不约而同地公布了派钱方案。最初,香港政府的预算案没有派钱选项,3月23日财政司长陈茂波改口提出,向每位合资格市民派发4000元现金。司长特别强调这是“拾遗补漏”——在预算案公布后,政府听到不少派钱的信息(其实,预算案征求意见时各政党已表达同样的诉求),因此政府回应市民期望进行有针对性“派糖”(短期抒困措施),而这也是今年预算案主题“关爱共享”的实践。

坊间的看法则是,这次派钱是建制派阵营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而带头向政府要求派钱,而部分民主派等也有同样的利益,政府抵制不了各个党派合力施加的压力,因此决定修订预算案,改为“有针对性”派钱。(注二)不过,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既然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而且政府过去几年的预算案对社会底层的纾困措施不见得很有成效,因此在政府盈余极高的情形下,不如人人有份的派钱更为有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