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钟剑华: 纾困措施“政策化”,挤压实际政策发展

财政预算案连年派糖,造成的客观效果是:派糖从原来预计的短期措施,变成长期政策。

刊登于 2016-02-24

钟剑华:财政司长及特首似乎都很乐意,利用政府的财政盈余来取悦市民。摄:u001b罗国辉/端传媒
钟剑华:财政司长及特首似乎都很乐意,利用政府的财政盈余来取悦市民。

财政司长又会如何“派糖”(拨发各种福利津贴)?这已经成为每年香港财政预算案公布前的主要议题。派糖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有盈余,当然应该人人有份。在一般市民心目中,政府最注重的还是工商界的利益。市民除了期望每年预算案中可以分得一份,还有什么可以盼望?

财政司长及特首似乎都很乐意,利用政府的财政盈余来取悦市民。名义上是要纾困,但无论客观经济环境是困还是不困,糖还是要照派。曾俊华上任后在2008/ 09年发布首份财政预算案,已有电费补贴、公屋租金补助等派糖措施。之后数年,包括免差饷、退税及各种税务宽减、综援及福利金出双粮等,都变成财政预算案中的指定动作,也变成了市民心中的合理期望。当2014预算案“减甜”取消电费补贴时,还引起市民不满。

这些派糖措施,有时也带有一些不公平。例如住在公屋的几十万户,租金水平与市场租值相差一大截,还可以受惠于房屋署的租金援助政策,但过去几年的预算案,还是要为他们代缴一、两个月租金。早两年适逢公屋租金检讨年,房委会还要在政府代缴租金后,额外多豁免一个月租金。相对而言,住在㓥房挨贵租的十多万住户,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预算案的眷顾,顶多只能从关爱基金中取得一点点的帮助。怪不得公屋轮候册已经累积了近三十万户。

财政预算案连年派糖,造成的客观效果是:派糖从原来预计的短期措施,变成长期政策。脱离实际社会经济环境的考虑,福利效果变得越来越淡薄,有时甚至只是锦上添花。受惠的市民固然高兴,政府似乎也乐意赢得短暂掌声。而大小政党不分左右,在选举年从不吝啬民粹一番;因此当收到政府今年可能会把代缴公屋租金省掉的风声,他们都尽快飞扑出来,向政府争取,特别是向他们的选民表态。

但有盈余便摊派这种经营作风,在公共理财的观点上,实在十分要不得。政府常常说:很多问题如果需要处理,要考虑公共财政能否长远承担。这种说法,成为政府一再回避长期政策承担的最佳借口。有问题要处理时,政府便推说不能长期承担;但政府有盈余的时候,又完全不会作长期的考虑,只以最懒惰、最省功夫的方法即时摊派。摊派了自然就没有额外经费,因而也没有能力作长期的政策承担了。换言之,把财政盈余以派糖的方式消耗掉,会挤压了长期政策的可能性,给予政府一个上佳的借口不去为长期的需要作筹谋。这个结果对谁最有利?这不是清楚不过了吗?

可惜的是,以“派糖政策化”的方法来处理财政盈余,就如同向市民派鸦片,变成了期望,变成了依赖。政府自己也乐于省掉很多麻烦,政党又可以各取所需地“成功争取”,最后只能眼巴巴看著,一些长期的政策需求,被政府以零碎化及措施化手段不断拖延。

以刚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为例,政府一如既往,重复种种一次性派糖措施,也洋洋洒洒地胪列了一堆零碎项目;其却同时宣示,全民退休保障问题,要考虑财政是否能够长期持续。政府根本无意推动全民退休保障政策,实在明顕不过。只是一例,足见这样的局面,最后受损的始终还是香港市民及香港全体社会。

(钟剑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